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向何兹全老先生敬礼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肖黎 参加讨论

    时下,学术圈子里批评的声音少了,吹捧的文章却越来越多了。即使有些批评,既无“商榷”,也很少有人点名道姓了。可是,学者不能不写文章,写文章又难免涉及评价别人的观点或看法,赞同则好办,反对则难办。然而,学者毕竟是学者。实在不得已时,他们用引号点出被批评的论点(有的连引号都省略,也大都不加注释)之后,再阐发自己的高论。如此这般,令许多读者不知所云。时代在发展,学术水平在提高,而学术批评却依然如此不尽如人意,这不能不说是学术界的一种悲哀。
    在学风浮躁、文风不正、吹捧文章满天飞之时,偶读何兹全老先生对其恩师有褒有贬的评论文章——《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颇有感慨,不吐不快。
    该文分五个部分,前四部分对史学大师傅斯年其人、其文、其贡献都做了精辟的论述。何先生认为,傅先生的《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收录的五篇文章,“篇篇都有精意,篇篇都有创见,篇篇都是有突破性的第一流的好文章”,应“享有大师的荣誉”;傅先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抢救、整理明清档案,科学发掘安阳殷墟,投身北京大学的教育事业等诸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何先生笔锋一转,出乎意料地写出了第五部分“赘语”,对其恩师傅先生的史学思想进行批评。他认为,傅先生在德国兰克学派的影响下而提出的“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等观点,是有问题的,并加以分析和批评。我对傅先生的学问知之甚少,拜读何老先生大作之后,确有收获。特别是读了何老先生文中“赘语”之后,引起了我的思考。
    眼下的学术氛围并不理想,学术批评很难,对老师做学术批评则更难。现在社会流行的做法是,对师友一般都是褒扬有加,实在回避不了的问题就说几句套话,诸如“由于时代的局限,先生在某某方面尚存在不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此的应景文章,我们看得太多了。因此,我以为,何老先生的“赘语”恰是点睛之笔。何老先生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精神,既令我欣赏和叹服,也令我辈后学者汗颜。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句名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众所周知,我国是有尊师传统的国度,老师的地位是相当高的,所以才有“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在我国,尊师的格言历代不乏,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等。对老师的缺点、错误只能回避或“讳言”,否则,将会受到“群起而攻之”。历史如此,现在也如此。一位名师到处挂名当主编,既不主也不编,所编的书难免有错讹和甚至有抄袭之嫌。一旦被人批评后,名师的高足或四处游说,或断章取义地进行反批评,或予以“私了”。“为尊者讳”是我国传统史学的弊病之一,至今仍像恶魔一样困扰着我们。人是有感情的,很容易受到“爱而欲其扬,恶而欲其抑”的影响。所以,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地评论也是很不容易的。
    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作为学者也是如此。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因此,评价任何一个人,都理应做到实事求是,既不虚美,也不隐恶。这才是科学的态度。然而现实生活中,每当看到回忆名人尊者的文章或名人尊者生死周年的纪念活动时的报道,大都是好话说尽,无一缺点和错误,有的甚至能把缺点当成优点予以评说。其结果只能是,名人尊者个个都似完人悬在空中,让人感到高不可攀,因而缺乏亲切感。所以,我把这种充满溢美之词的评论称之为“悼词式的评论”。
    在我国治史的长河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治史态度,即“直书”与“曲笔”。作为“良史”,自然应该继承“直书”这一优良传统。历史学者之所以被誉为历史的审判官,是因其“书法无隐”,铁面无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史学评论中的问题太多。唐代刘知几在《史通》的《曲笔》篇中对“曲笔”种种表现及目的的概括,至今几乎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刘知几认为“曲笔”的目的有“或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或“阿时”,或“媚主”;“或掩饰自家丑行,夸张故旧美德”。那么,为什么有的史家不能直书而非要曲笔呢?刘知几认为,一个原因是道德的高下所致,即“君子之德”与“小人之德”的区别。对此,章学诚在论述“史德”时指出,“史德”即“著书者之心术”,更为透彻。有“史德”的人才能敢于坚持“直书”。另一个原因比较复杂。刘知几在《史通·曲笔》篇中,从社会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他先从史学独有的“记功司过”、“彰善瘅恶”作用,再以“得失一朝,荣辱千载”的历史影响,又翻检“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的历史教训等多方面社会原因,对“曲笔”做了精彩的分析。在其它篇里,刘知几也指出“权门”、“贵族”对史学的干扰,是造成“曲笔”的重要原因。古今同理,一句话,就是名利在作怪。我以为,当前“曲笔”的主要表现是“谀言”,即夸大、溢美。其目的无非是讨好师长和亲友。久而久之,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互相吹捧的不良风气弥漫着学坛,让有良知的人感到窒息。要想打破这种风气,虽无杀身之祸,也确实需要一点勇气。
    所以,读到何老先生的文章,犹如一股清新之风拂面而过,令人兴奋。然而兴奋之余,想到何老先生年已九旬,尚能身体力行,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践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之名言,让我不得不从肺腑中说一句:向何老先生敬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