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大师 > 当代人物 >

何兹全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何兹全


    字号:原名何思九,字子全,后改名兹全
    生卒:1911年9月7日~2011年2月15日
    籍贯:山东菏泽人
    职务: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资深教授
    专长:汉唐经济史、兵制史、寺院经济和魏晋南北朝史
    

    生平简介
    何兹全,1911年9月7日生,山东菏泽人。1935年在北平大学史学系毕业后,去日本留学,翌年因病回国。1939-1940年接受中英庚款董事会的专款资助,在中央大学历史系研究魏晋南北 朝史,并在该系讲授“中国通史”课。1941-1944年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编审。1944年秋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47年赴美国,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并受霍普金大学资助,协助法兰西斯教授将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翻译为英文。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后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兼任魏晋南北朝研究室主任。
    何兹全先生主要致力于研究汉唐经济史、兵制史、寺院经济和魏晋南北朝史几个方面。是国内最早倡导魏晋封建说的学者之一。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发表《魏晋时期庄园制的刍形》、《三国时期国家的三种领民》、《中古时期大族寺院领户研究》等论文,论述了魏晋南北朝封建依附关系的出现和盛行。以后,他又在《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几个问题》、《汉魏之际社会经济的变化》等论文中比较系统地阐发了魏晋封建说的主张。此外,他的《中国中古时期佛教寺院》(1934年)一文,在学术界颇有影响。80年代,他又发表《佛教经律中关于寺院财产的规定》和《佛教经律中关于僧尼私有财产的规定》两文,把寺院经济的研究引向深入。他在兵制史研究方面,亦有创见,对世兵制、魏晋中军、孙吴兵制、十六国兵制和府兵制前的北朝兵制诸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一书,是他多年研究古代社会及古代向中世纪演变的重要成果。全书分四部分,对西周封建说、春秋战国之际封建说和亚细亚型东方社会说提出不同意见,并就“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同与异”发表独到见解。代表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国文化六讲》、《三国史》等。
    作为访问学者,何兹全先生于1987-1988年去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讲学。 他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秦汉史学会、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唐史学会和北京史学会的理事、副会长和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兼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东西方文化研究》主编。 他发表的论文,一部分已收入《读史集》和《五十年来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
    何兹全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15日20时17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101岁。
    学术著述
    一、著作
    
  1. 《秦汉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5月
  2. 《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
  3. 《三国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4. 《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时期》
  5. 《中国古代社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6. 《爱国一书生:八十五自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7. 《三论一谈:何兹全、郭良玉伉俪白选集》,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9月
  8. 《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鹭江出版社,2003年7月
  9. 《中国文化六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 《何兹全文集》,中华书局,2006年
  11. 《大时代的小人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12. 《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

  13.     二、论文
        
    1. 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中国经济》第2卷第9期,1934年)
    2. 魏晋时期庄园经济的雏形(《食货》半月刊创刊号,1934年12月)
    3. 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天津《益世报-食货周刊》,1937年5月18日)
    4. 魏晋南朝的兵制(《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6本,1948年1月)
    5.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几个问题(《文史哲》1956年08期)
    6. 从城乡关系看两汉和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8年02期)
    7. 北魏文明太皇太后——中国历史上一位女政治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1年04期)
    8. 官渡之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年01期)
    9. 汉魏之际的社会经济变化(《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04期)
    10. 汉魏之际封建说(《历史研究》1979年11期)
    11. 读《宋书·恩倖传序》书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12. 佛教经律关于僧尼私有财产的规定(《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13. 论述历史上民族关系时不可忽略的一面(《历史教学》1983年06期)
    14. 关于古代史的几个理论问题(《历史研究》1984年01期)
    15. 秦汉地主与魏晋南北朝地主的不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16. 众人和庶民(《史学月刊》1985年01期)
    17.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本义(《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01期)
    18. 战国时期“贵”的没落和“贤”的升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19. 研究中国历史要重视方法,要突破、创新(《文史哲》1987年01期)
    20. 周秦史二、三事(《史学史研究》1989年01期)
    21. 先秦史笔谈(二)——西周春秋的国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2. 西周春秋时期的贵族和国人(《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23. 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和特点(《国家图书馆学刊》1992年02期)
    24. 边疆·史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02期)
    25. 中国社会发展史中的元代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26. 崔浩之死(《文史哲》1993年03期)
    27. 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中国史研究》1995年02期)
    28.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民生主义的真谛(《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04期)
    29. 中国的城市复兴与文艺复兴(《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02期)
    30. 中国社会形态演变——从三权鼎立走向专制(《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04期)
    31. 由野蛮到文明,由厮杀到和平,由原始公社到“地球村”(《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1期)
    32.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演变过程中三个关键性时代(《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33.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34. 战国秦汉商品经济及其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02期)
    35. 战国秦汉时代的交换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由民小农和依附性佃农(《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36. 研究人类社会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是社会史研究的主流(《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37. 九十自我学术评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8. 客观的历史与主观的历史学(北京日报》2001年8月20日)
    39. 我所认识到的唯物史观和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联系(《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01期)
    40. 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41. 汉魏之际人身依附关系向隶属关系的转化(《河北学刊》2003年06期)
    42.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读《史记》札记(《人民日报》2003年7月29日;《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02期)
    43. 对社会史几个争议问题的看法(《北京日报》2006年12月18日)
    44. 中国文化生命力之我见(《北京日报》2007年5月21日)

    45.     三、书评
          
      1. 郑天挺师的为人和学问——读《及时学人谈丛》(《光明日报》2003年4月10日)
      2. 读周一良教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书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3.     四、序跋
            
        1. 《历代名师》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2. 《三国史》自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中国古今人物异称大辞典》序(《运城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4. 《〈晋书·食货志〉校注〈魏书·食货志〉校注》序(《史学史研究》2001年02期)
        5. 《宋代寺院经济研究》序(《学术界》2003年06期)
        6. 寓作于注的大作——陈连庆《〈晋书食货志〉校注〈魏书食货志〉校注》序(《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01期)

        7.     五、随笔
              
          1. 三十年代的回忆(《史学史研究》1992年03期)
          2. 闲话读书(《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02期)
          3. 我的大学生生活(《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03期)
          4. 治学杂谈(《前线》1999年07期)
          5. 香谷老师的教诲(《前线》2000年02期)
          6. 谈谈“最稀有的天才”傅斯年(《北京日报》2003年11月24日)

          7.     六、访谈
                
            1. “辩证法是我观察历史的主要方法”——访何兹全教授(《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01期)
            2. 怀念师生深情 忧心国家大事——由一天日记引出的(《学术界》2002年02期 )

            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