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大师 > 近现代人物 >

夏衍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夏衍


    字号:原名沈乃熙,字端先
    生卒: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
    籍贯:浙江杭州
    简评:著名文学家、戏剧作家、电影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人物简述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戏剧作家、电影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论及对中国现代戏剧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作家,继田汉、曹禺之后,夏衍是不得不提的一位。虽然较之前二者,夏衍的声名似乎并不更为显赫,但亦绝非不值得施以前二者所等量的笔墨去抒写。他先后以组织者、领导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上世纪中国的几大历史主旋律中:五四运动、大革命、抗日战争,几乎场场不落。他的政治身份及其微妙,却同时一直保有属于学者的纯粹。他的作品往往能将政治意图与艺术表现做以巧妙而不着痕迹的捏合,在传达其作品的功利目的的同时给人以无限的感染力。而于中国现代的电影艺术,夏衍亦有卓绝之贡献。
    

人物年谱


    1900年,夏衍出生于浙江省仁和县(今属浙江杭州)彭埠镇的严家弄。
    1906年,入私塾读书。
    1908年春,入杭州正蒙小学读二年级,接受新式教育,两年后退学在家中自修。
    1912年,进入德清县立高等小学,两年后毕业。
    1915年,保送入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今浙江大学工学部)读染色科。
    1919年,受五四运动激发,夏衍与同学共同组织杭州五·八游行,被选为学生联合会代表。10月,与同学一道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並以笔名“沈宰白”发表文章。
    1920年夏,从学校毕业,同年秋,保送赴日本留学。
    1921年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专门学校(今九州工业大学)电机专业,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4年,夏衍与同学前去迎接途径日本的孙中山先生,受到孙中山的热情对待,並介绍其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6年3月,从学校毕业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4月,免试进入九州帝国大学工学部冶金科。10月,赴东京担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驻日神田总支部党委、组织部长。
    1927年初,夏衍奉命回国。5月,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並通缉。6月,在郑汉先、庞大恩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同年,翻译了包括高尔基的《母亲》在内的多部外国名著。
    1929年,与郑伯奇、钱杏邨等人发起成立了上海艺术剧社並担任领导,始与戏剧结缘。期间,夏衍率先提出了“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並主编出版了《艺术》、《沙仑》和《戏剧论文集》,宣传其主张。
    1930年,参与左翼作家联盟的组建工作。3月,“左联”正式成立,夏衍当选为执行委员。8月,联合戏剧协社、南国社等创立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932年,和郑伯奇、阿英等人进入明星影片公司,担任编剧顾问。7月,成立“影评人小组”,由“剧联”领导。
    1933年,中共上海文委电影组成立,夏衍任组长,阿英等为委员,自此开始了电影剧本创作生涯。
    1935年2月,在田汉的提纲基础上,编写了《风云儿女》。同时期第一次以“夏衍”为笔名,试写短篇小说《泡》,发表在由郑振铎担任编辑的刊物《文学》的第六卷第2号。当年,夏衍为躲避国民党搜捕,在公寓内躲藏三个月之久,创作了话剧《赛金花》。
    1936年,《赛金花》首演,不久被禁。
    1935至1937年,写有历史剧《秋瑾传》以及中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包身工》。
    1937年,完成代表剧作之一的《上海屋檐下》。
    抗日战争爆发后,夏衍参加建立“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以理事的身分投入戏剧界、电影界的抗战宣传活动,并指导组建了“救亡演剧队”。写有“电播剧”《“七·二八”的那一天》,独幕剧《咱们要反攻》,并与在沪著名剧作者们集体创作了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同时担任了以郭沫若为社长的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的总编辑,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等地开展新闻活动,与秦似、孟超、聂绀绎等创办杂文刊物《野草》。这一时期,夏衍写下了大量的时评、政论、杂文,鼓励抗日,打击敌人,揭露汉奸,也写就诸多文艺性杂文、随笔、剧评、书评、创作谈。
    1940年,创作话剧《心防》。
    1941年,皖南事变后,《救亡日报》遭查封,夏衍继而辗转香港,与邹韬奋、范长江等人筹办《华商报》,并负责文艺副刊。同年,写作长篇小说《春寒》,与旅港戏剧界人士组织旅港业余剧人协会。
    1942年,与田汉、洪深合作话剧《再会吧,香港》(又名《风雨归舟》)。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随之到达重庆,任中共南方局办事处文化组副组长,主持中国共产党在当地的文化活动,担任《新华日报》特约评论员,为其撰写政论、杂文。6月,写有话剧《水乡吟》;8月,完成另一代表剧作《法西斯细菌》。
    1944年起,夏衍担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
    1945年,将《救亡日报》以《建国日报》的名字复刊,但不久就被查禁。创作话剧《芳草天涯》,并在重庆公演。
    1946年起,夏衍在周恩来领导下在南京、香港等地进行统战工作。
    1947年3月,抵达新加坡,将中共中央的军政方阵传达予时华侨领袖陈嘉庚,並应邀担任《南侨日报》主笔。
    1948年6月,在《群众》杂志开设《蜗楼随笔》专栏。同年,在香港参与策动担任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主任一职的钱昌照起义。
    1949年5日,夏衍跟随陈毅进入上海,任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暨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负责上海文教单位的接收工作。7月,获选中国文联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委员。
    1950年,任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及上海市文化局局长等职。8月,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1953年,创作话剧《考验》。
    1954年,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
    1955年5月,被潘汉年冤案牵连,在北京隔离,接受中组部检查。
    1962年,凭借影片《革命家庭》获得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
    1965年,被免去文化部副部长职务。
    1969年,被关押于文化部机关“大庙”内,在群众大会上遭到批斗。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狱中度过八年。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闭户读书。
    1977年秋,恢复党组织关系。同年9月,抵赴上海。此后,先后担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1979年,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1982年,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
    1985年,获得文化部特颁荣誉奖状,以表彰其对中国电影事业的贡献。
    1994年6月,向现代文学馆捐赠藏书二千八百余册。7月,发表回忆文章《<武训传>事件始末》,《文汇报》、《作家文摘》先后转载。10月,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夏衍同志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报告会”,“夏衍电影回顾展”开幕。随后,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1995年2月6日,夏衍于北京医院病逝,享年九十五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