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钱 斌 时间:5月19日 地点:安徽省图书馆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主讲《千年一笔谈》。 我们从一则史料开始。大家在看西方影视剧时,在一些战争场景里,会看到抛石机这种武器。巨大的石头被它抛射出去,砸毁敌人的城墙、阵地、营垒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所以,抛石机在古代战争中被称为“军中第一攻击利器”。在欧洲许多民族语言中,“战争”一词多是从“石头”这个词根衍化出来的。 那么,中国古代战争中,用没用过抛石机呢?不仅用过,而且还很多。抛石机在古代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叫“礮(砲)”。咱们在下中国象棋的时候,那个“砲”就是抛石机留下的文化印痕,而且非常形象。“砲”必须有个炮架子才能吃子,而抛石机也必须有个支点才能利用杠杆原理把石头给抛出去。 据记载,至少在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军队就开始配备“礮”,它能把石头抛出去200步远。不过那个时候“礮”的使用还不普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代。 曹操曾大量制造和使用了“礮”。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对峙。袁军构筑楼橹,堆土如山,连日向曹操营寨俯射,射伤曹军的士兵。曹操就用手下谋士刘晔之计,制造了可以移动的“礮”,称之为霹雳车。霹雳车发射石头,很快就把楼橹、土山打坏了,稳住了阵脚。 在《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关于官渡之战的细节描写,有一处大家可能很熟悉。曹操的一个老友,原来在袁绍军中的许攸,前来投奔他。曹操一听,非常高兴。这时候他已经睡了,又爬了起来,鞋也没穿,“跣足出迎”。许攸问他,曹公啊,你军中的军粮可以支撑多长时间?曹操说,很多啊,可以支撑1年。许攸说,好像没有这么多吧?“嘿嘿,只有半年。”许攸一听,转身要走。曹操连忙把他拉住,“老友啊,你别生气。我的军粮还可以支撑3个月。”许攸笑了。他说,都说你是奸雄,你怎么对老朋友还七骗八骗的?曹操也笑了。他说,实话告诉你吧,我的军粮只能支撑1个月了。许攸立马打断他的话,我来告诉你实情,你的军粮已经用尽了!曹操大惊。许攸说:“你送往许昌催办粮草的信都被袁军缴获了。”言下之意,你的底牌我都知道了,要不然还真被你给骗了。 从这处细节我们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曹操“奸”的一面。其实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奸诈小人。不过,看完《三国演义》以后,大家不免会有些奇怪:这样一个奸邪、诈伪的曹操,为什么竟将那么多的智能之士和勇猛之将聚拢在他的麾下,心甘情愿为他竭智效死、忠心不贰?为什么他能成为三国中最强的一“雄”呢? 于是就是另外一种看法:曹操是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卓有成就的文学家——这是当前对曹操的主流认识。我甚至在网上看到一篇小学生的作文,中心意思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曹操”。 不过,曹操究竟是怎样一位“英雄”呢?《三国演义》对一则史料进行了演绎。曹操在攻打张绣的时候,正好碰到麦子熟了。曹操下令:军士如果敢踩踏麦子的话,斩首。命令传下去以后,士兵们都谨遵奉行,路过麦田的时候,就下马,把麦子扶起来,从中间走过去。就在军令传下去以后不久,一只小斑鸠飞过来,一下子就撞到曹操的马头上,马一下子就惊了。惊马跑到麦田里面,乱踩乱踏,踩倒了一大片庄稼。曹操觉得脸上很下不来,我刚传下命令,自己就带头违反,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他就把行军主簿叫过来:“主簿啊,你看该怎么办?”主簿自然不好说什么。曹操说:“我下的军令我违反,怎么能服众?执行军令就从我开始吧。”说罢拔剑就要自杀。旁边人赶忙解劝,郭嘉就说:“主公您是领兵打仗的,您死了我们怎么办呢?”曹操装模作样,沉吟了一会儿,然后用剑把自己的头发割下一缕,叫士兵用棍子挑着,遍示三军:丞相违反军令,本该斩首,念其是统兵元帅,暂且割发代死。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曹操令行禁止,并且带头执法,曹军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不过,他的手段是不是有点“奸”呢? 《三国演义》里面还有一个“三笑一哭”的故事。曹操在赤壁之战打败了,带着残兵往乌林而去。到了乌林,士兵们心中惶惶,曹操却哈哈大笑。诸将问,丞相您为什么大笑?曹操说,我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如果是我,就会在这个地方预设一支伏兵,这样咱们就没办法了。话音刚落,一个声音响起:“常山赵子龙奉军师之命,在此等候多时了。”曹军连忙簇拥着曹操逃走。这一逃逃到南彝陵。军士们又冷又饿,晾晒湿衣,埋锅造饭。曹操在那里坐着,又哈哈大笑。诸将又问原因。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还是智谋不足,如果是我,就会在这里设伏,然后以逸待劳,这样我们纵然逃脱性命,也不免重伤了。话音刚落,张飞就出现了。曹军赶忙簇拥着曹操逃跑,跑到华容道,就只剩300人了,而且一个个衣甲不整。这时候曹操又大笑起来。旁边的人都神经了,问曹操:“丞相为什么又笑啊?”曹操说,人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但是依我看,他们到底还是无能之辈,如果他们还在这里设伏,那我们就只能束手就擒了。话音刚落,一声炮响,关羽就出现了。然后曹操动之以情,好不容易才逃脱。 等跑到南郡,曹仁为他置酒压惊,众谋士作陪。曹操喝了一杯酒,突然之间放声大哭。众人问他因何而哭。曹操说:“我哭的是郭嘉不在,如果郭嘉在,我何至于有今日之败?”周围的谋士脸有惭色。是呀,谋士干什么的?作为谋士,他们可是没有出好计谋,避免赤壁之败呀。 第二天,曹操离开南郡。离开时,他命张辽、李典、乐进同守合肥,给他们七千士兵。而这三将本就不和,让他们同守一城,岂不荒唐?战败后的曹操是不是昏了头了呢?等孙权十万大兵前来的时候,曹操派人送来锦囊一个。三将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乐将守城”。张辽立即明白了曹操的意思,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只有在敌人立足未稳之时发动突袭,打他个措手不及,才能转危为安。三将在大军压境的时候,弥合了内部的矛盾。他们设置伏兵,袭击孙权,吴军大败,孙权只身逃跑。 从曹操战败后一连串的表现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位雄主。虽然战败了,但是他不失王霸风度,居然可以从敌方的角度来考虑,怎么把自己打得更惨一点。虽然战败了,但是他一点也没有慌乱,从容安排守将,远距离操控,居然以七千人打败孙权十万之众,反败为胜。 曹操是位政治家,这种人的感情是可以自控的。他真是要哭的话,完全可以偷偷躲到营帐里去抹眼泪,大可不必在宴会上哭。那他为什么要当众号啕大哭呢?郭嘉是曹操谋士之首,不过已经死了;如果有他在,岂会有赤壁之败?曹操是通过这个手段,来鞭策他的谋士们。所以,曹操的喜怒哀乐都是手段。雄则雄矣,是不是也有点奸?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末尾,陈寿对曹操有这样一段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应当说,我们所有的评价都不会超过陈寿,因为陈寿给了曹操三个经典评语:“明略最优”、“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但是当我们细细琢磨,就有一点味道了。陈寿用了点春秋笔法,比如说“鞭挞宇内”。“鞭挞”是打自己的马;而“鞭挞宇内”则是说曹操把整个国家都给鞭挞了,暗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也是后世对他诟病最大的地方。 曹魏政权刚刚结束,对曹操的一些负面材料就出来了。南朝的裴松之注《三国志》的时候,搜集了不少反面资料,比如说误杀吕伯奢一家人。曹操得知自己误杀恩人,怆然说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虽然很自私,到底还有些人性。而在《三国演义》中,这句话被改造成“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已经是猖狂无耻到了极点。不过,这多少也表达了人们对曹操行事手段的一些看法。 那么,我们到底怎么评价曹操呢?曹操是英雄,但更是奸雄。说他是“雄”,是评价他的胸襟抱负和他所取得的成就;说他“奸”,是评价他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汉末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曹操雄才武略,他要实现自己伟大的梦,必须行他的霹雳手段。而当时的社会是失范的,旧的规范失效,新的规范尚未确立,所以曹操有极大的空间,行事可以不受规范的约束。当然,从现在看来,他的很多手段都是不道德的,这就是所谓的“奸”。 一个为了自己的理想去不懈奋斗的人,是值得肯定和颂扬的;但是他不能不择手段,行事要有“度”。这就是曹操这位“奸雄”给我们的启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