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讨中华诗词的现代化,不只是一件对诗词繁荣发展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而且也是一件将对国家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 何谓现代化?我是从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两个层面去理解的。所谓物质现代化,是指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发明创造、材料制作、生产劳动等所构成的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所谓精神现代化,是指适应当代物质生活条件与人际交往的人类精神活动。中华诗词的现代化,即是体现了当代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的诗词作品。 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华诗史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史的华美篇章;一部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华诗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汉语言文字,但同时也创造了中华诗词。体现汉语言文字美质的诗词,从她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低吟浅唱,不仅记录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修养与精神塑造。 唐诗宋词元曲是诗词发展史上的三座高峰。清朝是诗词的中兴期,作品数量之多和诗人词人之多都是前朝不可比拟的。但是清朝的诗词高度与诗词影响力还是无法和唐诗宋词比肩。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对比考察、分析唐、宋、清的诗词面貌,就会发现,他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但却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样的封建社会,一样的农耕文明,一样的语言体制。也就是说时代并没有给清诗词发展,提供足够的精神养料与“物质”条件。但是清诗词仍然是我们一份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还由于清朝离我们距离最近,对今天的诗词建设更是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与认识价值。 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来,中华民族走上了艰难的现代化道路,及至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进入国家的全面现代化,与世界经济、文化的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主流。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代化也成为当今中国的显著特征。 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不容忽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百年时间里,中华诗词被主流文化完全边缘化。但历史进入上世纪80年代,这一古老的文学样式又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正应了白居易的一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984年中国韵文学会的成立,1987年中华诗词学会的成立,2011年中华诗词研究院的成立,毫无疑问是诗词发展的趋势需要,是诗词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事情。30多年来大陆诗词社团遍地开花,诗词爱好者、诗词写作者、诗词吟诵者大量涌现,诗词队伍远在百万众以上,年创作量更是一个海量数字,多得无法统计。对外开放后,海外华人增多,诗词成为爱国思乡便捷的情感通道,诗词写作更是与日俱增,蔚为大观。诗词除了反映个人的日常生活外,还以极大的热情与人文关怀,积极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以及自然灾难发生时对人心的温暖与拯救中来。如香港、澳门回归,迎亚运、奥运,江南冰雪、汶川大地震,及至现在的“两个百年”、“一带一路”建设等,诗词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中华诗词正由复苏走向复兴 中华诗词正由复苏走向复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这个事实还表现在诗人的当代意识与30多年前比是明显增强了。具有当代语言、当代意象、当代表现手法的诗词作品也相继产生,只是还没有形成诗词写作的共识与主流。 但是在今天诗词发展形势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诗词写作遇到的困境和问题。一种是诗词观念还比较“旧”,缺乏大胆的创新精神。固守旧体诗词的旧形式、旧格局;对旧的诗词意象、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回味尤甘,津津乐道;他人爱不爱看是一回事,反正我喜欢,我的朋友也喜欢。甚至认为旧体诗词是贵族文学,用不着献媚社会,讨好大众。一种是想创新但又不知如何创新。一想到创新,就想着如何突破形式、格律、声韵,往往进行一种写作冒险。因此写出来的诗词既不像新诗,也不能算旧诗,往往处境尴尬,费力不讨好,以致招来非议。今天诗词作品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主要是语言陈旧,不鲜活;意象老套,无生气;构思板滞,少变化;审美疲劳,不提神。不少旧体诗词容易给人千人一面、读多生厌的感觉。 看来几千年形成的旧体诗词观念板块,是到了需要松动一下的时候了。这就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现代化视角打量诗词。旧体诗词写作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要强健诗人的脾胃来消化现代化,表现现代化,让旧体诗词焕发新的时代生机。 中华诗词面临六大时代变化 今天,中华诗词面临时代的巨大挑战,但时代也给诗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和机遇。世间从来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转换思维,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华诗词继唐宋后,就能够创造一个新的时代高度。理由有如下六大时代变化,也是六大创新条件: 第一大变化是语言。封建时代完全是文言文写作。今天白话文对文言文的全面覆盖,白话文生态已经形成。如果我们的写作仍然是文言文,就会给今天的阅读产生语言障碍。因此,今天的诗词还是要坚持当代语境写作。旧体诗词的“旧”,主要表现在平仄格律的“旧”、诗词体制的“旧”,其他东西,都是要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 第二大变化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华诗词是从农耕文明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信息文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天诗词生长土壤已经变得多样了。庄稼的无土栽培已成为现实。那么我们今天的诗词也就要适应这种“无土生长”,具体说就是要在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信息文明的营养液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三大变化是诗词地理。封建时代,诗人词人几乎只能固守在个人很小的一块天地里,或者中国的版图内。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只是读中国的书,行中国的路。现在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诗人词人抬脚就跨出了国门,即使不能满世界行走,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手段,熟知天下事。今天的诗词地图是大大地拓展了,诗词的领域是地球的领域,甚至是宇宙的领域。 第四大变化是传播方式。封建时代的诗词传播无外乎口口相传、吟诵题壁、刻板印刷、抄写分送等。今天信息改变了世界,互联网网住了世界。诗词的传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不仅出诗集非常容易,而且微博、微信、短信,弹指一挥间就能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诗词的传播与交流变得异常便捷。互联网同时也助推了诗词创新。 第五大变化是文本的丰富与文艺表现形式及文艺理论的多元。封建时代的文学文本无外乎诗词歌赋、话本小说、文言散文、地方戏曲等,诗词理论主要是抒情言志等。今天西方文学的进入也丰富了我们的文学文本与文艺表现形式,可供旧体诗词吸收、借鉴的东西更多了。 第六大变化是人的现代化。这一点是最为今天的诗词创作者忽略的。其实现代化突出表现在“物”上,但深层表现是“人”,是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当代面貌,人看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才是根本的东西。 这六大时代变化既是今天的时代特征,也是今天的诗词现实,更是诗人值得骄傲的诗词财富与施展才华的舞台。今天的诗人面对我们光辉的诗词传统,完全可以拿出唐人宋人的勇气与担当,抒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雄浑壮阔而又鲜活透亮的诗词作品。我想李杜苏辛读了我们这些作品也会眼嫉心跳,自叹弗如的。 我认为古人只是把诗写好了,但却没有把诗写绝了。我们肯定唐诗宋词的成就是对的,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但也不能低估时代的威力和人的能力。从理论上讲,历史的高度是看得见的,未来的高度却是看不见的。谁又敢保证,未来就一定不会出现一个诗词发展的灿烂期,甚至可以出现一个与唐诗宋词比肩而立的高度呢?我们的古人为今天的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也要为未来的子孙树立榜样。唐宋有唐宋的辉煌,今天也有今天的成就,没必要厚此薄彼,自惭形秽。今天的诗词得到了现代文明的浇灌,土壤是肥沃的,空气是清新的,人是现代的,只要我们增强自信,大胆实践,中华诗词就一定会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作者为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