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港台近期国学类学术讲座(五)(16)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52、【系列演讲】「殖民地与现代性」系列讲座
    
    时  间:2015年5至6月,共5场
    地  点:后门咖啡(大安区复兴南路2段332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政大出版社、后门咖啡
    连结网址:http://www.press.ntu.edu.tw/?act=news&refer=news2015.04.23-1
    内容简介:
    【第一讲】
    被展示的人类学家──伊能嘉矩的正典化与重生
    时间:5月22日(五)19:00-20:30
    主讲:陈伟智(美国纽约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与谈:张隆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为台湾研究先行者的伊能嘉矩,其研究已成为今日台湾历史文化知识的构成元素,伊能的「正典化」已逐渐形成。一九九○年代以后,伊能嘉矩在台湾与日本经历了重生,藉由伊能作品的重新出版、翻译,举办研讨会、展览,以及纪录片的拍摄与播映,伊能嘉矩从一位人类学研究者转变成为被展示的主题。此时此刻,我们仍应追问:透过伊能嘉矩的身影,我们看到了什么?
    【第二讲】
    蓬莱米到台湾──日治台湾的米作与经济
    时间:5月26日(二)19:00-20:30
    主持:吴密察(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教授)
    主讲:叶淑贞(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台湾原本并不存在蓬莱米,所谓「蓬莱米」是指在台湾栽培日本内地稻种以及以此为基础而育成的稻种,所生产出来的米。它原称「内地米」,一九二六年台湾总督伊泽多喜男将其命名为「蓬莱米」。蓬莱米在当时主要出口至日本,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究竟蓬莱米对当时以及后来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我们可以从蓬莱米看出哪些殖民地经济的特质?
    【第三讲】
    夹缝中的「殖民地青年」──台湾人协力者与反抗者的多元面貌
    时间:5月29日(五)19:00-20:30
    主持:吴密察(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教授)
    主讲:陈文松(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日本人培育台湾人年轻世代作为教化台湾社会的「青年」,这些「青年」中,有部分也企求争取权益,成为反抗者;但大多数成为地域社会中殖民体制的协力者。然而,在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当中,反抗者与协力者的定位并非一成不变,殖民政府「青年」教化政策亦与时进。在那五十年间,台湾社会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台湾「青年」到底在想些什么?
    【第四讲】
    文化「移植」与现代性──从圆山饭店旧址台湾神社谈起
    时间:6月5日(五)19:00-20:30
    主讲:吴佩珍(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与谈:崔末顺(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现今台北市圆山饭店的所在地在日治时期是日人兴建的台湾神社,这座神社落成于1901年,是为了奉祀1895年5月30日于基隆澳底登陆台湾、在征战途中死于台南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也成为日本领台五十年的统治精神象征。然而北白川宫和台湾神社与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以及国民国家统治的意识型态有何关联?置身于后殖民情境的我们又要如何看待这段历史?
    【第五讲】
    我们三百六十万台湾人──日治时期的活字印刷与民族想象
    时间:6月12日(五)19:00-20:30
    主持:黄美娥(国立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主讲:苏硕斌(国立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一九二○年代日治中期的台湾作家在活字印刷机制下,对于「作为读者的同时代人民」逐渐形成「有边界的想象」,而有「我们三百六十万台湾人」的文学表述。依据Benedict Anderson提出印刷资本主义引发民族主义建构的论点,「我们三百六十万台湾人」是否就是民族主义意义的台湾意识?印刷技术在此一时期的转变是否促成了台湾版的「想象的共同体」的诞生?
    报导者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53、【展览】毫素风采:明末清初的女性绘画
    
    时  间:2015年4月1日至6月25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212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连结网址: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4006193
    内容简介:
    十六世纪后半叶,明朝政治体制崩坏,阳明心学挑战程朱理学,引发自由解放的思潮。同时,资本主义以及城市经济兴起,传统社会风气转变,原本禁锢女性的生活型态也开始产生变化。加上教育普及与出版业的兴盛,都成为孕育女性才情雅致的丰沃土壤。
    清汤漱玉(1795~1855)《玉台画史》辑录历朝女性画家中,十六、十七世纪专擅艺坛的女性数量最多,她们或为闺秀,或是名妓,在风雨如晦的明清之际,有如皎皎辰星,相映呈辉。这些女性画家虽然身处社会结构与伦常纲理的两极,但藉由闺塾导师与男性文士的媒介,形成了特殊的交游网络,往来酬唱、相互交融,激荡并深化彼此的艺术语言,以优异的艺术创作称誉艺坛。
    此次特展,遴选明末清初具代表性的女性画家,如马守真(1548~1604)、邢慈静(1573~1640年后)、文俶(1595~1634)、黄媛介(1614或1620~1669年前)、李因(1615~1685)、顾媚(1619~1663或1664)、李柁那(约活动于明朝晚期)与林雪(约活动于十七世纪)等人,展出她们的山水、人物、花卉、草虫等画作。无论工笔写意或水墨设色、笔墨或构图,莫不体现出女性走向公众视线的卓然风姿。
    54、【展览】十指春风——缂绣与绘画的花鸟世界
    
    时  间:2015年4月1日至6月25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208、210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连结网址:http://theme.npm.edu.tw/exh104/birdsandflowers/ch/ch00.html
    内容简介:
    花鸟妍丽的色彩,充满律动的生命力,总能令人兴起图写塑形的意念,早在商周时期,花鸟就已是器物装饰的重要元素,到唐代绘画技法趋于纯熟,「花鸟」成为独立的画科。五代的技法表现更为丰富多样,进入成熟期。宋代花鸟画蓬勃发展,应物象形的写生观念蔚为风尚。元代文人画观念兴起,花鸟画亦受影响,平添水墨画澹逸的气息。明清时期,承续前代各种风貌,写意花鸟画兴盛。历代花鸟画家不断与自然对话,通过精湛的技法,寓兴写意,造就画作丰富多彩的风貌。
    除绘画之外,花鸟亦是缂丝与刺绣喜爱的题材。缂、绣工艺的历史悠久,原本是制作服装上的装饰花纹,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审美的要求,工艺家从绘画中寻找灵感,甚或以绘画为粉本,运用灵活的针法,熟练的织造技巧,摹缂再现。宋代以来出现纯供欣赏的缂、绣艺术品,运丝如运笔,工艺表现卓越。
    本院花鸟的相关收藏,质量俱精,本次展览规划「观物之生」、「装饰之美」、「构图之趣」、「寓兴之意」和「技艺之妙」五大单元,一方面从艺术家创作的观念、画面物象的布局配置,画作的寓意与象征意涵等角度,说明这些花鸟作品的特色与艺术成就;另一方面,又集结绘画、缂绣、漆笺、古籍版画等,以阐释这些作品与绘画的关系。让观众赏览之际,能对花鸟艺术的多元面向,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本展览全年开放,8:30-18:30,夜间延长开放时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国人凭身分证件可免费参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