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第二十一次研讨会 时间:2013年11月1日(周五) 地点: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馆8楼社会所802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联络人:陈秋玲,Tel: 02-26525124 连结网址:http://www.ios.sinica.edu.tw/ios/?msgNo=20131101-1 内容简介: 9:40-12:15 【社会资本与民主化】 主持人:章英华(中央研究院社会所研究员) 社会资本与市民参与:2007和2012年的比较 发表人:熊瑞梅(政大社会系教授)、夏中兰(政大社会系硕士生)、林亦之(政大社会系博士后研究) 评论人:俞振华(政大选举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暨政治系助理教授) 台湾的民主转型与世代政治,1995-2010 发表人: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会所助研究员) 评论人:吴介民(中央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 Estimating the Outcome of the 2012Taiw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UsingRandomized Response Design in aPost-survey 发表人:杜素豪(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员)、谢淑惠(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助研究员) 评论人:王智立(铭传大学应用统计信息系副教授) 13:15-14:45 【社会资本、投资行为与健康】 主持人:傅仰止(中央研究院社会所研究员) Social Capital and Stock Ownership:A Multidimensional Test with EASSData 发表人:李宗荣(中央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 评论人:熊瑞梅(政大社会系教授) 社会关系对自评健康与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发表人:王维邦(东海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范纲华(世新大学社会心理系助理教授) 评论人:翁志远(辅大社会系助理教授) 15:05-17:20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主持人:谢雨生(台大生物产业传播暨发展学系教授) 台湾阶级流动的瓶颈?再论后工业时代台湾阶级流动的变迁 发表人:苏国贤(台大社会系教授)、喻维欣(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社会系教授) 评论人: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会所助研究员) 社团参与和人际信任:台湾与南韩之比较 发表人:张峯彬(政大社会系助理教授) 评论人:郑力轩(政大社会系助理教授) 在职训练与在职进修对薪资之影响: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之比较 发表人:林大森(佛光大学社会系教授)、庄致嘉(东华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 评论人:张峯彬 2、汉字与中文学术传统:2013年台湾中文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11月9至10日(周六至周日) 地点:逢甲大学积学堂(台中市西屯区文华路100号) 主办单位:逢甲大学中文系、台湾中文学会 联络人:谭静芳,Tel: +886-(0)4-24517250#5354、5383;E-mail: fcutang@mail.fcu.edu.tw 连结网址:http://hanzi.zty.cc/index.html 内容简介: 11月9日 10:30-11:50 【专题演讲】 逢甲大学人言大楼地下一楼积学堂 中国文字的生命(丁邦新,中央研究院院士) 13:30-15:00 【汉字与诗文传统】 分鹿演座 主持人:丁邦新(中央研究院院士) 文与女:现代危机里的文与作为历史遗留物的国学及她和她的脚(黄锦树,暨南国际大学中文系教授) 讨论人:郑文惠 声音与意义——「自然音节」与现代汉诗学(郑毓瑜,台湾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 讨论人:刘正忠 后汉字诗学与台湾当代诗(刘正忠,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讨论人:陈芳明 【汉字思维与中国思想】 大间堂 主持人:陈丽桂(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诗」「文」古义(杨儒宾,清华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 讨论人:林启屏 经学传统中的义理字眼意蕴:以《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字义疏证》的「理」论述为例(陈志信,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讨论人:陈丽桂 气质之性说的成立及意义——以汉语思维的展开为线索(林永胜,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讨论人:林远泽 15:30-17:00 【汉字与西方汉学传统】 分鹿演座 主持人:林启屏(政治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 先秦汉语照应复句及命题态度的问题(冯耀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 讨论人:杨儒宾 华语哲学与文字动势(宋灏,中山大学哲学所教授) 讨论人:林清源 从洪堡传统论汉字思维的哲学涵义(林远泽,政治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讨论人:宋灏 【汉字与当代语文教育】 大间堂 主持人:叶国良(台湾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兼人文与社会科学中心主任) 大徐本《说文》小篆与李阳冰、邓石如小篆的比较:小篆形体的构成、俗化的糅合与规范自觉(李干耀,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助理教授) 讨论人:叶国良 浅谈汉字教学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与策略(陈温菊,铭传大学应用中文系副教授) 讨论人:林素英 皇:权力的消长与没落——以「皇帝」、「皇权」报刊使用为考察(1895-1900年)(廖宣惠,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讨论人:曾守正 11月10日 09:00-10:30 【汉字与诗文传统】 分鹿演座 主持人:李浩(陕西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 汉字与传统的一贯性(川合康三,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讨论人:何寄澎 永明诗学与汉语思维(蔡瑜,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讨论人:程章灿 汉字.汉语.汉诗——和制汉语在日治时期台湾传统诗歌中的表现(施懿琳,成功大学中文系、台文系合聘教授) 讨论人:廖振富 【汉字思维与中国思想】 大间堂 主持人:吴冠宏(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古文字中的身体感(丁亮,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讨论人:吴冠宏 阳明学「身」字考:一个心学关键词的研究(黄继立,东海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讨论人:丁亮 西土到中天——文化斡旋下的汉字与汉字思维(蔡岳璋,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讨论人:范丽梅 10:50-12:00 【汉字思维与中国思想】 分鹿演座 主持人:冯耀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 字与郭店楚简的宇宙与身心思想(范丽梅,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助研究员) 讨论人:黄忠慎 从简帛《五行》「几而知之」一段文字说到「慎独」的思想(黄冠云,清华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讨论人:刘荣贤 【汉字与书法/汉字与当代语文教育】 大间堂 主持人:李威熊(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系荣誉教授) 自知与自律——从汉字特质谈汉字教学应有的知能(周碧香,台中教育大学语教系助理教授) 讨论人:宋建华 汉字书法于大学语文教育之建构与推展——以东华大学为例(李秀华,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 讨论人:余美玲 3、2013年台北市立大学史地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11月8日(周五) 地点:台北市立大学公诚楼二楼第二会议室(台北市爱国西路1号) 主办单位:台北市立大学历史与地理学系 联络人:林君成教授,E-mail: ljc@utaipei.edu.tw 连结网址:http://social.utaipei.edu.tw/bin/home.php 内容简介: 9:10-10:40 主持人:叶键得(台北市立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以至仁伐不仁——论武王伐纣(秦照芬,台北市立大学史地系副教授) 评论人:石兰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论战国时代的长城(石兰梅) 评论人:秦照芬 唐与吐蕃的盟誓与敌国礼:以唐蕃会盟碑为中心(耿振华,台北市立大学史地系教授) 评论人:王怡辰(台北市立大学史地系教授) 10:50-12:10 主持人:潘朝阳(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侨教学院院长) 地理因素对三国历史的影响(林伟仁,台北市立大学史地系助理教授) 评论人:郭大玄(台北市立大学史地系副教授) 日治时期淡水线铁道沿线观光游憩网络之空间构成(王怡茹,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项目助理教授) 评论人:徐荣崇(台北市立大学史地系教授) 日治时期异文化理解与共生下的汉诗(1895-1945)(陈惠文,日本城西国际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博士生/高雄第一科大日语系兼任讲师) 评论人:梁淑媛(台北市立大学中语系教授) 13:20-15:00 主持人:邓国雄(台北市立大学历史与地理学系教授) 战国秦汉时代日书使用者之心态探究(黄静琚,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 评论人:高上雯(淡江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白岩龙平与清末日本的湖南区域调查(罗皓星,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生) 评论人:李淑珍(台北市立大学史地系副教授) 日治时代苗栗地区的铁路建设与区域发展(沈欣洁,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地理硕士生) 评论人:张政亮(台北市立大学史地系副教授) 15:10-16:10 主持人:秦照芬 「齐家」之道——从清代家训看男性对家中女性成员关系的管理观念(何宇轩,香港浸会大学历史学系硕士、助理) 评论人:林伟仁 清朝统治台湾时期招赘现象初探(李浩铭,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硕士生) 评论人:高光义(台北市立大学社会暨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4、2013传统与现代——竹堑学术三百年第一届台湾竹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11月8至9日(周五至周六) 地点:新竹教育大学国际会议厅(新竹巿南大路5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新竹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新竹市政府 联络人:黄雅莉,Tel: (03)521-3132#2600 连结网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zhuqianstudies/ 内容简介: 11月8日 9:20-10:20 【专题演讲】 讲题待定(李欧梵,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冼为坚中国文化讲座教授) 引言人:陈惠邦(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校长) 10:40-12:20 【第一场:台湾竹堑学现象的探讨】 主持人:李瑞腾 1.发表人:李进益(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 评论人:柳书琴(清华大学台文所) 论文题目:龙瑛宗<植有木瓜树小镇>对日本近代文学的接受 2.发表人:庄华兴(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外文系) 评论人:洪淑苓(台湾大学台文所) 论文题目:东亚边缘现代性历程的「零余者」:以黄锦树与龙瑛宗小说为中心 3.发表人:垂水千惠(日本横滨国立大学) 评论人:邱若山(静宜大学日文系) 论文题目:日本人の描いた新竹——日影丈吉を中心に 13:30-15:10 【第二场:清领迄日治时期的竹堑学研究】 主持人:颜昆阳(淡江大学中文系) 1.发表人:杨晋龙(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评论人:蔡英俊(清华大学中文系) 论文题目:民国前竹堑士人诗文应用《诗经》探论 2.发表人:蔡振念(中山大学中文系) 评论人:江宝钗(中正大学台文所) 论文题目:吕赫若小说的女性主题 3.发表人:张重岗(北京中国社科院) 评论人:徐慧钰(长庚大学通识中心) 论文题目:林占梅现象与台湾士人社群的兴起 15:30-17:10 【第三场:竹堑族群的多元性书写】 主持人:李奭学(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1.发表人:施懿琳(成功大学台文系) 评论人:黄美娥(台湾大学台文所) 论文题目:新竹斋堂贞女郑却(1909-1997)的汉学养成及其诗文书写 2.发表人:黄美娥(台湾大学台文所) 评论人:廖振富(中兴大学台湾文学与跨国文化研究所) 论文题目:从「史料」到「评述」——魏清德作品综论 3.发表人:朱双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评论人:陈建忠(清华大学台文所) 论文题目:新竹艺文作家的老兵书写和眷村叙事 17:10-18:30 【座谈:台湾竹堑学的回顾与开展】 主持人:李乔 座谈讨论学者:陈铭磻、彭瑞金、范文芳、黄美娥等 11月9日 9:00-10:00 【专题演讲二】 讲题待定(杜国清,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校区东亚语言文化研究系,赖和吴浊流台湾研究讲座教授,暨台湾研究中心主任) 引言人:王文进(国立东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10:20-12:20 【第四场:竹堑传统艺文及地方风物】 主持人:陈文华(淡江大学中文系) 1.发表人:林佳仪(新竹教大中文系) 评论人:陈龙廷(台湾师大台湾语文学系) 论文题目:竹堑北门大街发展与北管子弟轩社活动研究(1857-1945) 2.发表人:王幼华(联合大学华文系) 评论人:翁圣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 论文题目:清代流寓文人查元鼎考述 3.发表人:武丽芳 评论人:黄雅莉(新竹教大中文系) 论文题目:堑城竹社话从头 4.发表人:吴贞慧(新竹教育大学中文系) 评论人:蔡雅熏(台湾师范大学应用华语系) 论文题目:新竹在地化华语师资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 以竹教大硕班华语文教学实习课程为例 13:30-15:10 【第五场:竹堑现当代学术及文学作品探讨】 主持人:陈芳明(政治大学台文所) 1.发表人:詹雅能(东南科大通识中心) 评论人:龚显宗(中山大学中文系) 论文题目:击钵吟活动的推手——蔡启运其人、其事及其诗文 2.发表人:许俊雅(台湾师大国文系) 评论人:杨雅惠(中山大学中文系) 论文题目:订讹与补充/阅读与传播:从《黄旺成先生日记》析论日治台湾时期的中国文学作品 3.发表人:丰田周子(日本关西大学) 评论人:朱惠足(中兴大学台湾文学与跨国文化研究所) 论文题目:光复初期(1945-1949)吴浊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5:30-17:10 【第六场:竹堑在地书写现象及其作品观察】 主持人:陈万益(清华大学台文所) 1.发表人:陈惠龄(新竹教育大学中文系) 评论人:范铭如(政治大学台文所) 论文题目在「空间-时间」结构中的地方诠释及其文学想象——竹堑文学的传统与现代 2.发表人:王惠珍(清华大学台文所) 评论人:廖淑芳(成功大学台文系) 论文题目:乡关何处:论龙瑛宗故乡北埔书写的特征与意义 3.发表人:丁威仁(新竹教育大学中文系) 评论人:曾进丰(高雄师大国文系) 论文题目:新竹地区文学奖新诗组得奖名单研究 5、2013东亚佛教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11月8至10日(周五至周日) 地点:台湾大学哲学系(台北市大安区罗斯福路四段一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哲学系、佛学研究中心 联络人:陈平坤教授,Tel: (02)33663384;E-mail:chenpingkun@ntu.edu.tw 连结网址:http://homepage.ntu.edu.tw/~d01124001/2013eastasianbuddhism/ 内容简介: 11月8日 10:30-12:00 301研讨室 主持人:林义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发表人:顾伟康(新加坡佛学院助理教授) 论题:信仰与知识,个体与群体——谈南禅的理想人格 发表人:戴立勇(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论题:「权力意志」与「智慧意志」——尼采与「禅」 发表人:李海涛(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学系讲师) 论题:韩僧普照知讷的「眞心」思想——荷泽禅的复归与继承 发表人:林佩莹(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论题:The Synthesis of Chan Buddhism and Preceptsin Saichō’s(767–822) Perception: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日僧最澄(767–822)的禅戒观——东亚跨文化的视角 302研讨室 主持人:涂艳秋(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 发表人:刘朝霞(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论题:佛家业力因果的认知方式和特点解读——以汉译四部《阿含经》为范围 发表人:释证真(台湾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论题:《大般涅盘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探讨 发表人:廖雅慧(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生) 论题:《道教义枢.道性义》对佛性思想的吸收与转折 发表人:黄家庭(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论题:语言哲学视域下的佛教解脱理论——以《瑜伽师地论》为研究范围 13:30-15:00 301研讨室 主持人:李明山(广东韶关学院教授) 发表人:崔红芬(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论题: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再研究 发表人:姚富全(文化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论题:一个对二元交互论身心如何可能互动问题的佛学解答 发表人:赵东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 论题:「转依」的二种「所依」探析——以《成唯识论》及窥基《成唯识论述记》为中心 发表人:阮氏荷安(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论题:越南陈朝慧忠上士破二见观点和《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之对照 302研讨室 主持人:戴立勇(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发表人:明成满(安徽工业大学思政部教授) 论题:民国佛教孤儿院研究 发表人:彭无情(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宗教研究中心副教授) 论题:试析西域佛教消亡的根本原因 发表人:简逸光(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组长) 论题:佛教历史的书写(Ⅰ)—— 以编年体为例 发表人:邵佳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 论题:一座传统佛寺的近代转型:民国泰县光孝寺培安和尚个案研究 15:30-17:00 301研讨室 主持人:严玮泓(东海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 发表人:赵玲(浙江大学助理研究员) 论题:「青州模式」佛教造像的古印度影响 发表人:朱浒(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讲师) 论题:「胡人礼佛」模式与汉代佛教图像的本土化进程 发表人:欧阳艳华(澳门大学中文系博士) 论题:南朝禅修与中国山水文化的融会创设:以慧远和宗炳为例 发表人:王棣(香港中文大学硕士) 论题:中国民间宗教的多重主神特点初探——以毗沙门天王与摩诃迦罗神职变化为例 302研讨室 主持人:赵飞鹏(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发表人:孙国柱(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论题:明清之际遗民僧「和陶诗」论析——以天然函昰禅师为例 发表人:刘敬(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论题:清初的逃禅之风与文学通变 发表人:吴孟谦(台湾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论题:儒释论诤的超越——管东溟《续原教论评》初探 发表人:李春尧(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论题:耶律楚材的儒、释、道思想分论 11月9日 9:00-10:30 301研讨室 主持人:蔡耀明(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发表人:Bart Dessen(Ghent University比利时根特大学) 论题:Seng Zhao on the Concept ‘Time’僧肇与「时间」概念 发表人:Kenneth W. Holloway(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美国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副教授) 论题:The gateway of nonduality in a social context: The Guodian as a precursor to Vimalakirti(入不二法门的社会运用: 郭店楚简当维摩诘经的前身) 发表人:郑凤姬(香港大学博士生) 论题:An Exploration of Two Sanskrit Issues on Chinese and English Renditions of Buddhist Scriptures: Using “The Dharma of Emancipation of the Exhaustible and Inexhaustible” in the Vimalakīrti Nirde?a Sūtra as an Example(从梵文翻译汉英佛典两个问题之初探:以维摩诘所说经中阐释「有尽无尽解脱法门」为例) 发表人:吴蔚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博士生) 论题:Samantapāsādikā与说一切有部的关系再探——以Samantapāsādikā的宇宙观为例 302研讨室 主持人:林明照(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发表人:陈红兵(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论题:佛教自然观及其生态环保意义 发表人:储晓军(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论题:从西王母到观世音—— 汉唐间救苦救难信仰的变迁 发表人:苏芸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论题:观音的民间形象——《香山宝卷》中的妙善 发表人:林飞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论题:刘宋孝武帝对佛教之扶持利用与管制 10:50-12:00 301研讨室 主持人:萧丽华(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发表人:张弘(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论题:东亚文学性灵说的佛教哲学渊源 发表人:孙尚勇(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论题:中国文学自然美的类型、演进及其哲学意蕴 发表人:黄敬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副教授) 论题:寒山诗在宋元禅林中的回响:以禅师对寒山诗的引用与讨论为中心 302研讨室 主持人:蔡振丰(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发表人:王雪梅(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论题:古代印度弥勒信仰在民间的流布 发表人:曹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论题:南北朝佛名类抄经研究——以其与礼忏的关系为中心 发表人:释大田(灵鹫山佛教教团研究中心研究员) 论题:中国佛教早晚课的形成 13:30-15:00 301研讨室 主持人:赵东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 发表人:林建德(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论题:Gilbert Ryle「心」之理论的佛学诠释 发表人:吴忠伟(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 论题:汉语中观学「否定」性表达样态的演化——基于「语言批判」的视角 发表人:喻长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论题:吉藏的二谛说之背景及其传承 发表人:刘启霖(台湾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论题:从《中论》的「观因缘」而带出否定词之禅修义:以《正理海》为延伸依据的研究 302研讨室 主持人:顾伟康(新加坡佛学院助理教授) 发表人:李明山(广东韶关学院教授) 论题:六祖惠能韶州弘法行迹考 发表人:胡健财(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副教授) 论题:圣严法师「心灵环保」与中国禅宗之当代复兴 发表人:谭宇权(中央大学哲学所博士生) 论题:论慧能《六祖坛经》顿教的问题与意义 发表人:黄武达(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 论题:佛教禅坐方法对脑波情绪控制之比较研究 15:30-17:00 301研讨室 主持人:吴忠伟(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 发表人:蔡耀明(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论题:对于《俱舍论·破执我品》有关补特伽罗与自我之看法的批判 发表人:哈磊(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论题:论格义与汉魏两晋之毘昙学 发表人:林律光(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讲师) 论题:俱舍与毘昙之关系及在中国弘扬之情况 发表人:李治华(华梵大学佛教学系助理教授) 论题:从华严宗的判教观论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302研讨室 主持人:林建德(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发表人:李万进(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 论题:慧思大师性具净染思想研究 发表人:郭秀年(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 论题:论天台「相即」思想 发表人:张晓芬(陆军专校共同科国文组助理教授) 论题:晚清救世救心、出儒入佛的居士佛学研究—— 论杨文会《论语发隐》中的逆格义诠释 发表人:李明杰(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硕士生) 论题:当代台湾佛教的助念观点与改变 11月10日 9:00-10:30 301研讨室 主持人:张弘(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发表人:石洪斌(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论题:试论中国古代佛教寺额命名的主体、缘起及其特点——以浙江为例 发表人:稂萩(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 论题:海印三昧——《华严经》海洋符号解读 发表人:王松景(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论题:明代涉佛传奇文学研究 发表人:林韵柔(国家科学委员会博士后研究员) 论题:唐代「巡礼」活动的建立与开展 302研讨室 主持人:崔红芬(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发表人:郑兴中(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论题:论神明与心识——以《管子·内业》与宗炳《明佛论》比较为例 发表人:曾晓娟(西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论题:神权与君权——佛教与天主教进入中国之比较 发表人:刘韦廷(辅仁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博士生) 论题:佛道辩诤探微——以元代《大元至元辨伪录》为主之讨论 发表人:向懿(华东师范大学硕士) 论题:初探明末清初天主教入华时期耶佛对话——以利玛窦的《天主实义》与圆悟的《辨天说》为例 10:50-12:00 301研讨室 主持人:石洪斌(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发表人:刘林魁(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论题:梁武舍道事佛与唐代三教论衡 发表人:刘政明(台湾大学哲学系硕士生) 论题:依〈布施波罗蜜多分〉检视器官捐赠 发表人:陈洵渼(台湾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论题:Can Buddhist Meditations be Naturalized ? 302研讨室 主持人:刘朝霞(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发表人:蔡嘉华(政治大学中文系硕士生) 论题:《大般涅盘经》中的四无量心探析 发表人:谢献谊(政治大学中文系硕士生) 论题:汉译北本《大般涅盘经》「四谛」意涵探析 发表人:涂均翰(台湾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论题:《三法度论》与《四阿鋡暮抄解》之「补特伽罗」观念初探 13:30-15:00 301研讨室 主持人:王雪梅(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发表人:林承德(台湾大学哲学系硕士生) 论题:汉译《杂阿含经》中「正见」的哲学探究 发表人:詹民绅(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硕士生) 论题:试论僧肇「不二」思想对希迁禅学带来的启发 发表人:刘昶延(东海大学哲学系硕士生) 论题:初探《大乘大义章》中的法身问题 302研讨室 主持人:哈磊(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发表人:刘雅琳(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论题:人间佛教——林清玄与何乃健的佛教散文创作特点 发表人:刘晓蕾(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论题:小说与佛教: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发表人:李丽平(南开大学博士生) 论题:《京华烟云》中宗教观念辨析——以姚思安形象为中心兼及其它 15:30-17:00 301研讨室 主持人:林永胜(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发表人:赖皆兴(灵鹫山佛教教团研究中心主任) 论题:人间佛教的当代实践——以灵鹫山佛教教团为考察 发表人:许国华(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 论题:水陆法会的禅观—— 以灵鹫山水陆法会为例 发表人:蔡士玮(里昂第三大学博士生) 论题:从解构看佛教的定义——以翻译概念为主 302研讨室 主持人:曹景惠(台湾大学日文系副教授) 发表人:朱浤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论题:追寻菩萨道:清扬居士修身思想与我国妇女角色重构 发表人:陈洁(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论题:大陆高校的佛学通识课程设置与教学情况调查 发表人:郭捷立(政治大学中文系硕士生) 论题:近代佛学著作之数字化工作——以《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为例 报导者 陈平坤教授 6、民主与国族主义:现代性的规范涵蕴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11月14日至15日(周四至周五) 地点: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第一、第二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政治思想研究专题中心 联络人:吴添成,Tel: (02)2789-8136;Email: politics@ssp.sinica.edu.tw 连结网址:http://www.rchss.sinica.edu.tw/politics/app/news.php?Sn=1058 内容简介: 9:30-10:40 【民主的理路】 主持人:王远义(台湾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发表人:萧高彦(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员) 发表主题:民主政治的道德基础:张佛泉、新儒家与五〇年代台湾的自由概念 评论人:潘光哲(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员) 发表人:许纪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发表主题:公意思想在中国:1910-1920年代的中国思想与政治 评论人:王远义 10:50-12:00 【自由民主与当代中国】 主持人:郭秋永(中研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员) 发表人:许雅棠(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 发表主题:以「治」领「政」:当代中国读书人观看自由民主的一种方式 评论人:许纪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发表人:廖斌洲(台湾大学政治所博士候选人) 发表主题:当代中国宪政思潮的辩论 评论人:张其贤(政治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 13:00-14:10 【后国族时代与全球治理】 主持人: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表人:陈闵翔(台中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发表主题:后国族时代的国际秩序:德沃金与哈伯马斯的启示 评论人:王鹏翔(中研院法律所助研究员) 发表人:石忠山(东华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副教授) 发表主题:后国族格局与民主的未來:哈伯玛斯民主理论的若干反思 评论人:林炫向(文化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14:20-15:30 【民主、国族主义与认同】 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张旺山(清华大学哲学所教授) 发表人:李心文(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客座助理教授) 发表主题: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否能促进民主的发展? 评论人:陈嘉铭(中研院人社中心助研究员) 发表人:陆品妃(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学士班与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发表主题:民主人的群体归属与认同 评论人:叶浩(政治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民主:转型之后的课题】 中庭第二会议室 主持人:高格孚(Dr. Stéphane Corcuff,法国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台北分部主任) 发表人:侯广豪(金门大学海洋事务研究所助理教授) 发表主题:战后台湾民主论述的黑暗面:以麦克曼恩的族群清除理论重新检视二二八事件 评论人:汤志杰(中研院社会所副研究员) 发表人:施奕任(中研院社会所博士后研究员) 发表主题:民主政治、政治转型与国际气候治理) 评论人:陈世荣(文化大学行管系副教授) 16:10-17:50 【东亚国族主义的系谱】 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萧高彦(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员兼执行长) 发表人:李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发表主题:从「人民」到「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次宪法中一个关键概念的演变 评论人:蔡英文(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员) 发表人:蔡孟翰(日本千叶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特任准教授) 发表主题:从宗族到民族——东亚民族主义的形成 评论人:沈松侨(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员) 发表人:邵轩磊(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助理教授) 发表主题:民主与国族主义之东亚性——日本帝国期政治思想之综述 评论人:蓝弘岳((交通大学社文所副教授) 【国族政治与国际关系】 中庭第二会议室 发表人:周家瑜(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助理教授) 发表主题:霍布斯论国际关系 评论人:梁裕康(文化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发表人:叶家威(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部讲师) 发表主题:民主的界限与国族 评论人:甘侦蓉(成功大学人社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发表人:郭佑輑(中研院人社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发表主题:民族集体责任与全球分配正义 评论人:陈俊宏(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11月15日 9:30-10:40 【民主与社会契约】 主持人:陈思贤(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发表人:刘志洋(英国卡地夫大学欧洲研究学院博士候选人) 发表主题:R. G. Collingwood的自由民主政体:社会契约论是否还存在? 评论人:陈思贤(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发表人:陈建纲(中研院人社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发表主题:何以休谟不是契约论者:试论休谟的非工具性效益原则以及高提也的误解 评论人:陈正国(中研院史语所副研究员) 10:50-12:00 【国族主义与当代中国】 主持人:张福建(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员兼副主任) 发表人: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表主题:民族主义与当代中国 评论人:汪宏伦(中研院社会所副研究员) 发表人:张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发表主题:当代中国:自由派与民族主义 评论人:蔡孟翰(日本千叶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特任准教授) 13:00-14:10 【民主:另一种可能?】 主持人:蔡英文(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员) 发表人:洪世谦(中山大学哲学所助理教授) 发表主题:民主:未完成的开放场域 评论人:魏楚阳(中正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 发表人:萧育和(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生) 发表主题:史宾诺沙的新政治科学:为什么启蒙时代的民主必然是諸众民主? 评论人:蔡英文 14:20-16:00 【自由主义与爱国主义】 主持人:钱永祥(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员) 发表人: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 发表主题:自由主义与爱国主义 评论人:钱永祥(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员) 发表人:刘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发表主题:自由国家的政治忠诚─宪政爱国主义的进路 评论人:李俊增(高雄大学政治法律系副教授) 发表人:陈嘉铭(中研院人社中心助研究员) 发表主题:「有了公民就什么都有了」:论卢梭的自由、爱国主义和共和吊诡 评论人:沈清楷(辅仁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 16:40-17:50 【国族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在台湾】 主持人:李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发表人:魏玫娟(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发表主题:多元文化主义、国族主义与民主在台湾 发表人:陈张培伦(东华大学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助理教授) 发表主题:国族主义 vs.国中之国:国族建构过程中的原住民族主义 评论人:官大伟(政治大学民族系助理教授) 7、第14届全国口述历史工作会议 时间:2013年11月15日(周五) 地点: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档案馆大型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台湾口述历史学会 联络人:吴雅琪,Tel: (02)27824166#124;E-mail: yachi_wu@hot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mh.sinica.edu.tw/Activities.aspx 内容简介: 9:10-10:10 【工作报告】 主持人:黄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国史馆、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台湾口述历史学会、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0:30-12:30 【专题演讲】 主持人:张力(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员) 台湾音乐口述历史的回顾与心得(王樱芬,国立台湾大学音乐学研究所教授) 14:00-16:00 【专题演讲】 主持人:陈仪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副研究员) 从《狮吼——<雄狮美术>发展史口述访谈》谈口述历史的执行与书写(陈曼华,国史馆助修) 8、「汉语时间标记之历史演变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海峡兩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 时间:2013年11月16至18日(周六至周一) 地点: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A202会议室(新竹市光复路二段101号) 主办单位: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联络人:李柏翰,Tel: (03) 5715131#34340;E-mail: grammarconference@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grammarconference/home 内容简介: 11月16日 10:20-11:50 主持人:魏培泉 「来」和「去」小议(蒋绍愚) 「也」「矣」之别与言者视角——兼论「矣」的来源(洪波) 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看时间标记词的演变(徐丹) 13:30-15:00 主持人:张敏 从持续体助词到副动词标记——甘青语言区域部分汉语方言「着」的语意演变(吴福祥) 汉语西北话中的「VP着」及其来源(杨永龙) 时间副词「正」「在」「正在」的形成与比较(王锦慧) 15:20-16:50 主持人:徐丹 近代汉语时间词的历史演变及其规律(张美兰) 短时义时段词的形成与发展(郑萦) 译经对中古汉语的一种语法移植现象——以表示相对过去之时间标记为论据的研究(刘承慧) 11月17日 9:00-10:30 主持人:蒋绍愚 由语意地图看时间标记的演变(张敏) 经验体标记「过」的历史由来(魏培泉)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的历史演变(陈前瑞) 10:50-11:50 主持人:大西克也 闽南语正负二元体貌词「已」/「叨」/「了」、「天未」、「天句」、「未句」的历时演变探索(连金发) The syntax of Aspecto-temporal Adverbs from Late Archaic to Early Medieval Chinese(梅思德) 13:30-15:00 主持人:洪波 实现与虚拟——时体的原点(刘勋宁) 宋元时期汉语现实句与非现实句研究(张赪) 试论上古汉语的时间小句「主语+之+谓语+也」及其来源(梁银峰) 15:20-16:50 主持人:吴福祥 时间副词「即」、「便」、「就」的来源(张丽丽) 情态动词「要」的来源及其语意演变(郭维茹) 上古至中古表未来「时」之「当」与「将」试探(巫雪如) 11月18日 9:00-11:00 主持人:连金发 上古汉语「有」字存在句及其时间性质(大西克也) 从古人误看上古轻动词句法重新分析的年代(冯胜利) 略说现代汉语疑问句末的「来」(傅惠钧) 《诸病源侯论》《皇帝内经太素》量词及其特点(张显成) 9、第九届两岸三地四校南北论坛之《理性差异与文化再造》两岸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11月16至17日(周六至周日) 地点:政治大学百年楼330309室(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2段64号) 主办单位:政治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联络人:颜小姐,Tel: (02) 2939-3091#62361;E-mail: yanfong@nccu.edu.tw 连结网址:http://conference.nccu.edu.tw/snphil 内容简介: 11月16日 9:00-10:40 主持人:杨国荣 当代新儒家的普遍理性观及其反思(何信全) 「子不语」与「道可道」——从中国古代思想层次中谈「理」与理性边界(程乐松) 循康德的知识完整性 (Vollständigkeit) 理念重读大乘佛学的佛一切智 (sarvajñā) 与所知障 (Jñeyāvaraṇa)(刘宇光) 11:00-12:15 主持人:王庆节 On Analyticity:The inspiration from Kurt Gödel(郝兆宽) The Separation into Laws of Nature and Laws of Right – Montesquieu’s Enlightenment(Rainer Schäfer) 13:30-15:15 主持人:张汝伦 从「原初理性」生成「原初语言」来谈文化的再造——从海德格的讨论出发来看(汪文圣) 海德格论作为逻辑理性的思想在西方形而上学中统治地位的建立(王庆节) 「依乎天理」——从「物质性」概念探讨科技理性(张国贤) 15:30-17:50 主持人:林远泽 焦点议题:反思西方理性概念的内涵与限度(韩水法、刘国英) 焦点议题:反思中国理性概念的内涵与限度(杨国荣、林镇国) 9:00-10:45 主持人:韩水法 感受、理性与良知:论毛斯之迷(畲碧平) 康德的纯粹理性(刘创馥) 阿佩尔重构人类行动理性之尝试——兼论阿佩尔和哈贝马斯交往理性概念的差异(罗雅玲) 11:00-12:15 主持人:刘国英 时间概念与理性思维(徐龙飞) 奥古斯丁与胡塞尔之时间理论的比较(罗丽君) 13:30-15:15 主持人:王中江 从勾股定理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证明看中西理性差异(周程) 荀子成圣之道中「心」与「情」所扮演的角色(王华) 直通与曲行:中西理性之辩(卢杰雄) 15:30-17:50 主持人:待邀请 焦点议题:展望西方文化发展的过去与未来(蔡铮云、张汝伦) 焦点议题:展望中国文化发展的过去与未来(吴启超、王中江) 10、「改变了中国宗教的50年」主题计划成果发表会 时间:2013年11月21至22日(周四至周五) 地点: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档案馆中型会议室 (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联络人:刘文星,E-mail: wenxing899294@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mh.sinica.edu.tw/UcEvent00_Detail.aspx?eventID=436&tableName=Event&tmid=21&mid=57 内容简介: 11月21日 9:20-10:20 【地方民间信仰的转型1】 主持人/评论人:巫仁恕 Festivals in Jiangnan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民国时期江南地区 的迎神赛会)(Vincent Goossaert(高万桑)) 灵验与地方政治:民国时期温州的扶乩与考城隍(1890-1949)(罗士杰) 10:40-11:50 【地方民间信仰的转型2】 主持人/评论人:赖惠敏 近代中国之寺庙破坏运动:以江浙地区为讨论中心(Paul Katz(康豹)) 民国时期温州地区庙产办学的地方实践–以永嘉、乐清为例(祁刚) 14:00-15:10 【宗教知识的产生1】 主持人/评论人:连玲玲 清末民国时期上海的宗教出版概观:以佛道教为中心(吴亚魁) 上海佛学书局与二十世纪前半上海当作资本,慈善事业,和出版合流点角色(Gregory Scott(史瑞戈)) 15:30-16:40 【宗教知识的产生2】 主持人/评论人:吕妙芬 由1900-1937年间《花名宝卷》的刊刻看中国二十世纪初出版文化与民间信仰及俗文学之关系(Rostislav Berezkin(白若思)) 八德:近代中国救世团体的道德类目与实践(范纯武) 11月22日 9:10-10:20 【近代菁英的宗教生活1】 主持人/评论人:张宁、林美莉 近代湖社与寺院的互动:以上海寿圣庵事件为中心(刘文星) 港、星天清草堂与道院之道脉因缘(游子安) 10:40-11:50 【近代菁英的宗教生活2】 主持人/评论人:张瑞德、赖毓芝 The Chanting Masses: Master Yinguang and Pure Land Buddhist Revival Movement in 20th century Central-Eastern China(Jan Kiely(杨凯里))「护生」与「禁屠」:1930 年代上海动物保护运动中的中国宗教概念(潘淑华) 14:00-15:10 【近代菁英的宗教生活3】 主持人/评论人:孙慧敏 Making Space for Buddhist Identity in the Modern Metropolis(J. Brooks Jessup(江建明)) 佛教、政治与世俗社会:以民国静安寺汉奸和尚案为中心的探讨(付海宴) 15:30-17:00 主持人/评论人:康豹、高万桑 民初的宗教生态与大同思想(吴政哲) 基督教与战后台湾社会之变迁——以嘉义信义宗教会为例(林宗达) 近代台湾汉人社会的立誓(胡学丞) 台湾南部六堆客家地区鸾堂与民间文学阐扬之研究(张二文) 以圣道之名:罗东文宗社与地方社会再造(锜启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