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吕传彬:画中“十八描”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吕传彬 参加讨论

        十八描,是指中国人物画中衣纹的十八种线条描绘方法,在唐代以前就散见于各类书籍当中。然而到了明朝,周履靖的《夷门广牍》、汪阿玉的《珊瑚网画法》和邹德中的《绘事指蒙》才正式将历代衣服描法归类为十八种。所有描法的名称,大都依线条的形状,也就是象形的方法来命名。现择其要者简述于下:
        高古游丝描:此是最古老的工笔人物线描方法之一,相传顾恺之的画多用此法。线条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
        铁线描:相对较粗些,转折处方硬有力,类似铁丝弯曲的形态。中锋用笔。
        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为西域画家曹仲达所创。其画佛像衣纹下垂且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此法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成圆弧状,讲究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钉头鼠尾描:清代画家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起笔顿之如钉头,运笔中间线条有粗细变化,如同兰叶,收笔尖而细。
        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粗。运用的是虚入虚出的笔法。相传吴道子用之。
        减笔描:指的是宋代画家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无论没骨或勾勒,用笔都简练到极致。
        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流畅如行云流水。
        所谓“十八描”,犹如中国画中山水的皴法,皆取之于自然的形状,加以分析归纳。其实在绘画创作中不必拘泥于哪种画法,可以自己融合数种画法,或自创新法,只要合乎自然或美学原理,都无不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