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理论 >

屈原的故里与藉家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黄震云 参加讨论

        屈原的故里,千百年来普遍被认为是湖北秭归。但近年来,四川、湖南、湖北(其他县市)、河南等地都开始主张屈原是他们那里人。对此,学界不能置之不理,需要做出回答。
        汉代以前的资料均未见关于屈原生平事迹的直接记载。司马迁写作的《屈原传》只说他是楚之同姓,不及故里。按照司马迁的记事习惯,他也不清楚屈原是哪里人,所以干脆不说。屈原是秭归人的关键依据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的一段注释:
        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瑜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即《离骚》所谓女嬃蝉媛以詈余也……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嬃庙,捣衣石犹存。故《宜都记》曰:种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指谓此也……袁山松曰:父老传言,原既流放,忽然蹔归,乡人喜悦,因名曰归乡。抑其山秀水清,故出俊异,地险流疾,故其性亦隘。
        唐代沈亚之《屈原外传》根据《江陵志》,指出屈原的故宅在秭归,与《水经注》记载相似。也有人根据秭归的地理变迁判断屈原是宜城一带人,根据舆地资料和清代方志认为屈原出生在秭归县北靠兴山的方向,具体地说就在乐平里,也就是今天秭归县屈原镇的屈原村。彼此差异不大。
        1997年,我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楚辞通论》中发现和引用了《后汉书》卷六十四《延笃传》中的资料:
        永康元年,延笃“遭党事禁锢,卒于家乡。乡人图其形于屈原之庙”。
        清代王先谦注说,屈原庙,楚大夫抱忠贞而死,笃有志行文彩,故图其像而偶之焉。[集解]周寿昌曰:案笃为南阳人,楚汉之际,南阳属楚,故有屈原庙焉。以理恒之,屈原庙建成的时间应该很早,最迟在东汉。
        延笃,犨人,即后来的鲁山人,和刘备的老师卢植以及郑玄出自同门。黄崇浩曾经就此分析说:“既然如此,在南阳鲁山境内有屈原祠庙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当然不能就肯定屈原是鲁山人,但祠庙与屈原生地的关系肯定非同一般。”非同一般究竟是什么样呢?作者没有明说,但将屈原庙理解为屈原祠庙似乎是现代的语言方式。
        先秦时期,我国有严格的宗法制度。殷人六庙,周人以后稷为祖,文王为太祖,武王为太宗,因此七庙。又《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庙又称祖庙,建庙的目的主要关于功德孝道。天子的庙宇叫太庙,天下都可以有,但是诸侯以下肯定不行,只能建在自己的食采封地或者传统的居住地即故里,不能建到别人的地上。籍贯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嫡系前辈在某地下葬时间超过二十年。人的一生可能多次搬家,因此家可以有多处,而经过或者短暂停留的地方会更多。因此,屈原的故里是南阳人而不是秭归,秭归是其藉家之一。祠就不同了,祠主要作祭祀悼念用,地点根据需要而定,当然一般会有一些关联。汉代王逸《楚辞章句》卷十七说:
        《九思》者,王逸之所作也。逸,南阳人(一作南郡……逸与屈原同土共国,悼伤之情,与凡有异,窃慕向、褒之风,作颂一篇,号曰《九思》,以裨其辞,未有解说,故聊叙训谊焉(一无叙字)。
        同土的意思是同地,道里相近,类似于同乡。屈原《抽思》说:“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和南阳地区的地理方位也一致。王逸《楚辞章句》卷四说:“屈原流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流放的原则,一般与故里方向相反,或者从上游流放到下游,以明惩戒。既然屈原向江南流放,那么他的故里在楚国的北面。《楚辞章句》卷十三东方朔《七谏》说:“平生于国兮,长于原堥。”那么这个国指的是故里无疑。因此,屈原的故里和出生地都应该是南阳,材料之间完全贯通。现在秭归建成的屈原纪念堂作屈原祠而不是屈原庙,符合实际情况。
    (中国屈原学会 黄震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