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周海伦:向西方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8月26日下午,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企鹅(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海伦是10位获奖者之一。这个奖项旨在表彰在介绍中国、翻译和出版中国图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外国翻译家、作家和出版人。
    周海伦在接受颁奖时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推出一个故事,挑战西方读者对中国小说的期待,让我非常兴奋。”已经在中国生活、工作了16年的周海伦,缘何获此殊荣?她身上又有怎样的故事? 
    ——编 者 
    辣妹子
      “我不会一味去迎合读者的喜好”
    作为企鹅出版集团的中国掌门人,40岁的英国人周海伦是个十足的“辣妹子”,在她的办公桌上,“老干妈”辣椒酱成了必备品。用“无辣不欢”来概括她在中国16年的生活和工作,再合适不过。周海伦说:“现在中国菜、韩国菜等亚洲菜成了我的家常菜,西餐反而吃得少了。”
    何止是饮食,在同事看来,无论是工作状态还是休假模式,周海伦都挺“辣”。
    今年8月份,周海伦决定去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梦——亲眼看看鲸鱼的眼睛。她相信,这能让她重新理解人与动物乃至自然的关系。在十来米长的抹香鲸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周海伦潜游于十几头抹香鲸之间,近距离观察它们。这在很多人看来,真是“胆大包天”。
    喜欢吃辣、爱冒险、执着于自己的想法,这是周海伦给自己打上的标签。
    这种执着和冒险精神,也让周海伦的出版事业少了些商业色彩,多了点个人坚持。“我不会一味去迎合读者的喜好”,周海伦说。为此,她在向西方读者推广中国图书时,不是去简单地迎合读者的喜好和固有认知,而是挑选能够展现真实、不断变化着的中国的好书。
    “你很难去预判读者将会喜欢哪种类型、哪种风格的故事,只有超出读者的预期,才能真正吸引他们。”周海伦说。
    《狼图腾》《解密》等图书走红海外市场,再加上即将在海外出版的《蛙》《推拿》,周海伦在企鹅工作近10年,成绩斐然。《狼图腾》是周海伦加入企鹅后签约的第一本中文图书,也创造了当年中国图书海外出版的版税收入纪录。
    “那时候完全是从一个读者的身份思考,觉得这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当时这本书并没有英文版,甚至集团总裁也没看过这本书,就签下了版权。” 5年前,因为“辣妹子”周海伦的果敢和坚持,《狼图腾》顺利走出国门,制造了一场版权输出的神话。
    出版人 
      “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提供阅读经典的不同理由”
    作为出版人,只靠个性和眼光显然不够,从图书定位到封面设计再到宣传营销等各个环节,专业化运作必不可少。追求完美的周海伦显然是此中高手。
    《狼图腾》的出版推广是全方位的。精装本出版一年以后,紧接着出了简装本。同时,企鹅公司还在网上销售电子书版本。
    对细节近乎苛刻的把关,对于图书质量近乎偏执的追求,让周海伦在下属眼里,有时候很“固执”。有件事让企鹅公司大众图书出版总监王建琪念念不忘。企鹅公司曾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合作出版“企鹅人生”人物传记系列,包括简·奥斯丁、佛陀、普鲁斯特等名人。但这套书却被封面设计卡了整整半年。因为佛陀没有照片,而人物传记的封面没有图片又无法给读者一个视觉关注点,最终只能请中国美术学院的一位艺术家为每本书重新刻了版画。而封面上的字体,王建琪自己都不记得换了多少次了。
    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文学经典作品的兴趣越来越低。在周海伦看来,现在很多出版社出版名著仅仅因为这是公共版权,并没有在如何吸引读者上下功夫。作为出版人,应该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提供阅读经典的不同理由。“我们会及时更新封面设计,精心撰写名著的导语部分。”
    前几天,企鹅公司在上海书展上推出了一款装满精装名著的旅行箱,500个限量版箱子几天就销售一空,带动了一套经典名著的销售。
    搭桥人 
      “想让西方读者主动去阅读一部中国小说并不容易”
    成功推出旅行箱后,周海伦将目光投向蜡染和刺绣这两个中国民间手工艺上。为此,企鹅的设计师专门奔赴贵州山区考察。在办公室,她颇为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了刚刚做出的一个蜡染样品,谜一样的蓝色纹理上染着4个不同年代企鹅公司的标识,十分漂亮。
    蜡染创意,除了能丰富公司产品,周海伦还希望这一创意能帮助贵州山区的妇女,“如果将来可以大规模订做,就能提高她们的收入。”来到中国16年了,周海伦除了练就一口流利的中文,与中国的感情,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最初选择来中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中国吸引着我。现在回英国探望亲人朋友,反而会觉得很不适应。”周海伦说。在企鹅公司工作的近10年时光里,周海伦一直扮演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向西方读者推广中国文学,比我预想的要难得多。”周海伦说,“其实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文学,整个亚洲的当代文学都鲜有在西方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作品。想让西方读者主动去阅读一部中国小说并不容易。”
    总结这些年的推广经验,周海伦认为,中国作家应该更多地与国外的出版社、读者面对面交流,这样才能给国外读者以直观的感受。“目前,国外的出版行业一般都需要作者亲自去做宣传,而作家本人最好懂英文。我们现在正在做莫言作品《蛙》的宣传,很多人特意询问我莫言是否能说英语。”
    “很多人会简单化地理解中国,但中国是复杂的。一个故事只能展现出中国的某个时期的某一面,所以我在接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时说‘推出一个故事,挑战西方读者对中国小说的期待’。我一直想做的,是希望能为西方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周海伦说。(本报记者 肖家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