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近代中国寻梦人”系列报道之:蔡元培 教育救国先行者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王德蓉 参加讨论

    
    
    出席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最高国务会议,左三为蔡元培。
    
    蔡元培故居
    他是出身翰林的清朝文人,却走上了轰轰烈烈的革命道路。他革新北大, 兼容并包,缔造了北大之辉煌,使北大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他就是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
    武装反清一翰林
    翰林院自唐朝开始设立以来,一直是文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在封建中国,读书人考取功名不光是光宗耀祖的事,更意味着整个家族在政治上有了靠山。1868年1月,蔡元培就出生在一个有着这样期望的商贾之家。
    6岁入家塾,17岁考取秀才,24岁中举,26岁得进士。到28岁,蔡元培已经实现了旧式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登科殿试,成为当朝翰林院的编修。
    就在蔡元培荣升翰林院编修后不久,1894年7月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身处京城的他开始对民族危机和清廷的腐败有了切身感受。当时,他曾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列名奏请朝廷,切勿向日本求和,可清廷不顾朝野反对,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蔡元培闻后悲愤交集,从此对清廷极度失望。
    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蔡先生以一个清朝的名翰林,愤然与清廷决裂,走上了轰轰烈烈的革命道路。1904年,蔡元培组织创建了秘密暗杀团“光复会”,并亲任会长。光复会专门从事暗杀清朝专权高官的工作,为此他曾亲自试制炸药、组织过暗杀活动。在引领光复会举行了多次光复运动后,蔡元培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
    从中国传统的旧式士大夫转为立场坚定的激进革命党人,蔡元培堪称第一人。
    走上教育救国路
    1898年深秋时节,蔡元培回到故乡绍兴。此时,戊戌新政恰如一场春梦,在血雨腥风中骤然消散。悲愤之余,萦绕蔡元培脑中多时的投身新教育的念头变得清晰而强烈,这既是自身特长和兴趣之所在,也是目睹维新党人惨烈失败后所认定的一条报国之路。从此,蔡元培怀抱“志以教育挽彼沦胥”的信念,踏上教育救国的漫漫征途。
    应知府之邀,蔡元培担任绍兴中西学堂总理。绍兴中西学堂是一所由地方绅士捐资创办的新式学校。堂堂翰林,居然做起一区区学校的校长,这在绍兴城内不免引起一番议论。但在蔡元培心中,最紧要的事就是改变传统私塾教育唯经是读、唯经是尊的积习,使这所规模不大、学生不多的学校真正办成能有益于民族的学校,不能徒有“中西”之名,更要有“中西”之实。
    日后成为北大校长之一的蒋梦麟就是当时这所学校的学生,他在《西湖》一书中这样评价蔡元培领导下的绍兴中西学堂:“教的不但是我国旧学,而且还有西洋学科,这在中国教育史上还是一种新尝试。虽然先生解释的很粗浅,我总算开始接触西学了。”蔡元培在那个时代抛弃功名,开创性地推行新式教育,散发了一个有良心有立场的知识分子无尽的光彩。
    1912年元月,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就职教育总长的半年时间里,蔡元培扎扎实实地对教育界进行了除旧布新、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然而半年后,因不满袁世凯的专权,蔡元培毅然离开。
    改革缔造新北大
    1916年9月1日,身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收到中国驻法使馆转来的电报。电报是时任民国政府教育部长的范源濂发来的:聘请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由此,蔡元培最辉煌的时期到来,并且因为他对大学教育体系的创立,被浓墨重彩地载入中国教育史。  
    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进行过初步的民主改革,到1916年,学校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数量增加到1500人。但由于继承了“老爷”式学堂的传统,封建沉疴未去,表现为校政腐败,学校制度混乱,学生求官心切,学术空气淡薄,封建文化泛滥,不少师生品行不检,为社会所菲薄等。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仍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蔡元培在孙中山等人的支持下,毅然赴任,对北大进行了全面改革。
    蔡元培在整顿和改革北大的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在“兼容并包”的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以文科为例,从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到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蔡元培引领北大改革的最成功之处,就是把一个封建习气严重、万马齐喑的旧式学堂,转变成为百家争鸣、学术空气浓厚,欣欣向荣的高等学府。改革带来了广大师生觉悟的提高,使北大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的早期基地。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校园里炸开了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从这里拉开了大幕。就在五四运动发生后不久,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杜威先生造访中国。对蔡元培这位中国教育界赫赫有名的老友,杜威曾有过惊人的评价,他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的身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之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