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药监局上周对中国出口的海产品宣布禁令。然而,一些普通美国人认为,禁令无法阻止“中国制造”,反而会给购物者带来不便。 据香港商报报道,美国专栏作家邦乔妮本月即将出版《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三年前,她决定展开全家“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计划,但实验之后得出结论:美国人民根本拒绝不了中国商品。邦乔妮指出,没有中国商品你也可以活下去,但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高。她说:“以后十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中国产品深入生活 在即将出版的这本书中,邦乔妮描述她及家人在拒绝中国商品一年中的体验,发现以前一些再简单不过的事,例如买双新鞋、买件生日玩具或修理家具,在没有了中国商品之后,都变成一种痛苦折磨。邦乔妮书中写说:“抵制让我重新思考中国和我之间的距离,在把中国推出我的生活之外后,我得到一个中国已经深深介入我们生活的结论。” 美国经济学家纳罗夫在邦乔妮书中作序指出,美国去年进口的商品中,约15%来自中国,其中多数是沃尔玛或其他零售商的架上商品,都是一些中低阶层美国人生活的必需和非必需商品。 物美价廉消费者难抗拒 书中记述,在抵制阶段中,为了替儿子买一双非中国制造的鞋子,邦乔妮伤透了脑筋,因为当地专门出售欧洲品牌的专卖店都已经歇业。为此,她不得不用68美元替儿子买一双意大利制造的运动鞋。据指出,中国商品的价格,大概只是美国同类商品价格的三分之一,而这些廉价商品的品质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家里的电器坏了,最终只能让它坏在那里,因为零件都是中国制造。很多标榜“美国制造”的商品,零件其实都来自中国。此外,在抵制中国商品之后,她四岁的儿子不得不每次都选择丹麦产的乐高牌玩具当成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因为他已经找不到其他适合的非中国制造玩具。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