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其它 >

禅茶的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禅茶 离不开禅的观照与感悟,也离不开茶的清和与隽永,中华茶文化 博大精深,禅茶文化 是中华茶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茶 的精神在2005年10月18~21日“天下赵州”世界禅茶文化 交流大会时,定调为“正、清、和、雅”。 “正”是儒家文化;“清”是道家文化;“和”是佛家文化;“雅”是茶家文化,禅茶 的精神是以人为本,具有较完善的人文精神。 
    一、“正”就是正道。 
    指正确生活的一种标准,一种规范。 所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的八正道。 正见:正确的知识和见解。
    正思维:依正见观察、思维,按照理去作出决定的过程和状态。
    正语:不搬弄是非,不谈论与破迷启悟、离苦得乐无关的言论。 
    正业:不做违法,侵害一切众生利益的行为和职业。 
    正命:以合法不损害众生利益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 
    正精进: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积极深入地探研。 
    正念:不生邪恶之心念。 正定:不为外境诱惑而沉沦、迷失。 
    在品茶 时,应该暂时放下世间名利、是非人我,以一颗谦虚的心、无染的心来品茶 ,泡茶、喝茶时,要集中精神,以正念、正定的心境,老老实实地泡茶、喝茶,才会有好的色、香、味。 
    二、“清”就是清净心。 
    指无疑净信之心、远离烦恼之无垢心、自性清净之心,也就是无执着之心。 世间人叫做“平常心”,“中庸之道”,也就是说,内心不会起心动念,做我们该做的本份,客客气气笑脸待人。 品茶 就是需要清净心,禅茶 首先要“静”,然后再进入“净”,而到达“敬”。 “静”者歇却狂心,让心安静下来:“净”者,一尘不染;“敬”是“主敬存诚”,恭恭敬敬地对待茶。 如此,才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三、“和”就是和敬。 
    一个社会能和敬,就成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一个国家能和敬,将成为富强康乐的国家。 所谓“和敬”即指“六和敬”。 
    1、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一起品茶 修行,必须做到互相包容。 
    2、口和无诤: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一起品茶 ,必须要做到语业清净,说话的语气谦和礼貌,悦耳可爱。 
    3、意和同悦:心意的共同欣悦,心平气和,冷静的、宽和的沟通,应该互相关怀鼓励和体谅,如此,大家都会共同产生欢悦,“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社会的共同目标,这是“意和同悦”的表现。
    4、戒和同修:百善戒为先。 戒是定慧二学的根本,无戒则定慧仿佛盖在沙滩上的高楼,容易倒坍。 
    5、见和同解:知见决定一个人或团体的走向与成败,应该互相包容,修习禅茶 ,大家应该抱着一个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目的。
    6、利和同均:大家所获得的利益,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必须平均分配,平等享受,一起品尝禅茶 甘露而且还要分享禅茶 带给大家的法喜。 
    所以,“六和敬”的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生活规范,也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所在。 从自他关系来说,就是充分地尊重所有人的生存权和人格;而且,从自他的互动来说,必须从给予他人的幸福中,谋取自己的幸福,克服内心世界的自私与欲望,真正发扬人性的光辉。 
    四、“雅”就是脱俗。 
    正确,合乎规范是为雅;情趣高尚、超凡脱俗、意趣深远、正而不邪都是“雅”;富贵不矜、贫贱不卑、出淤泥不染、做而无做、无做而做是谓“高雅”。 高雅包含人的“优雅”和境的“幽雅”,人的高尚、不俗、优美、有艺术气息;环境的清静、雅致、幽美、有意境。 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茶人品茗谈心是为雅士雅事,“雅”对中国茶文化 影响很深。 
    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境在于雅。 悟的反面是迷,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雅的反面是俗,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 茶承禅意,禅存茶中,把茶的内在精神体验用语言和艺术表现出来就是“雅”,而“雅”所蕴涵的茶的无限“真谛”是需要“吃茶去”才能体验的。 
    禅茶 ,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其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当下之觉照,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 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 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 正、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了禅茶 的根本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