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藏在笔墨纸砚里的“年”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西部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离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已不足一周的时间,年味儿越发地浓厚了。到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整个城市都被装扮一新,比平时更加靓丽、更加喜庆了。你看,西安城墙的城门上,都已早早悬挂起由多位名家书写的巨幅春联,红色宣纸和墨色书法在青灰色城墙背景上,显得格外醒目,气势恢宏,年味儿十足。
    是的,年味儿在丰收的笑脸上,在充实的脚步中,在母亲喷香的年饭内,也在艺术家的笔墨纸砚里。
    丁酉鸡年来临之际,让我们与艺术家们一起,掀起那些蕴藏在书画里的万象更新。
    1.“名参十二属”
    时近农历丁酉鸡年,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邢庆仁在前几日刚完成了一幅大公鸡的作品。画面中独有一只大公鸡,昂首挺胸,直视前方。头部呈红色,身上有鲜艳的花朵图案。邢庆仁解释称,公鸡头部的红色寓意“鸿运当头”,身上的花朵源于作画时脑海中闪过“花开富贵”的联想。
    赋予鸡如此喜庆的愿景并非偶然。在汉字中,鸡的谐音是“吉”,象征吉祥如意,又因鸡有鸡冠,被赋予升迁腾达的含义。古人认为,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首顶冠,文也;足搏距,武也;见敌能斗,勇也;遇食呼群,仁也;守夜有时,信也。”“鸡”与“吉”谐音,因此又被视为吉祥之禽。在中国国画中,鸡的题材有着大吉大利、吉祥如意、金鸡报晓、雄鸡报捷、金鸡迎春、鸡鸣富贵、闻鸡起舞等等吉祥寓意,受历代画家喜爱。
    早在周代,先民就画鸡驱邪;六朝以后,鸡成了文人画的重要题材;五代时,画家开始精细入微地刻画鸡的外部特征和好斗特性;宋人画母鸡护小鸡,寄予了“仁”的道德观念;明代画鸡名家多出自宫廷画家之手,皆属精丽华贵的工笔画风;清代则静默地守护着小写意;近代画家任伯年以水墨写意画鸡,笔墨放逸而不失灵秀;徐悲鸿的大写意雄鸡在风雨萧瑟中鸣唱,呼唤自由民主新世界;齐白石水墨淋漓的没骨鸡雏,展现了新生命的勃勃生机;陈大羽则以夸张的造型和雄浑的笔墨,挥洒出雄鹫天下、睥睨万物的大公鸡……
    在中国历朝历代以鸡为题材的画作中,鸡常常与花卉(如梅花)等元素一同出现,营造出生机盎然、平安富贵的意境。如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清末画家任伯年的《和谐图》、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大吉图》。
    作为家禽,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乡村至今发挥着时钟的作用。鸡也常常以闲适、可爱的形象出现在乡土题材的画作中,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可见一斑。南宋李迪所作《雏鸡待饲图》中,两只雏鸡面朝同一方向一卧一立,仿佛听见母亲的召唤,正欲奔去。雏鸡毛茸茸的质感、温馨的农家情调跃然纸上。
    在邢庆仁的作品中,鸡就更多地作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出现,自在祥和。有的时候,人们正在给鸡喂食。有的时候,几只鸡在村道上“散步”。邢庆仁说,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在乡村度过,那时的记忆根植于心底,甚至愈加清晰。在物质相对贫乏的时代,小孩子们都盼着过年穿新衣、有肉吃;而他在画作中想表现的,是把日常的生活过得像节日一样有滋有味。
    作为生肖的鸡,也自然成为新年伊始承载祝福的信物,特别被送予那些属相是鸡的人们。著名作家、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高建群曾在12年前为他属鸡的母亲画过一幅大红公鸡,贴在母亲的床头,并在两侧题上对联:“玉猴三揖首祈福祈禄祈寿,金鸡三啼鸣早安午安晚安”,横额“申猴酉鸡”。“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窗户射进来,斜斜地照在这大红公鸡身上,公鸡仿佛在引吭高歌。年迈的母亲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它,脸上浮出笑意。为人子者的我,心中于是顿生温馨之感。”不识字的母亲从未读过高建群的小说,这一幅画让高建群心中宽慰。
    2.“雄鸡一声天下白”
    以鸡祈福起源于以鸡辟邪、祛灾。民间有在门户上贴鸡的年画以驱邪纳吉的习俗,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贴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其傍,百鬼畏之”。
    正如鸡的“五德”中提到的“武”和“勇”,雄鸡健壮的体魄和阳刚的个性,往往带给人们振奋和信心。唐代诗人李贺有“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千古名句,公鸡的啼鸣带来的不仅是新一天、新一年的起始,更有新气象、新希望的诞生。
    彰显勇敢威猛的雄鸡在名家画作中屡见不鲜。“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所作《雄鸡图》中,画面右侧的大公鸡在树叶凋零的树枝下狂奔而来,羽毛激扬,威风凛凛,与画面左侧的草书书法相得益彰。当代画家陈大羽尤擅画雄鸡,通过浓墨浓彩形成墨彩相撞相融的效果,充满视觉张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画有《鸡王》,形神之间咄咄逼人。
    这种形象也深得现居西安的女油画家晏子的心。她曾创作过一些以鸡为题材的油画,多是表现其勇敢向上的姿态。作品《搏》源于她对公园中斗鸡场景的观察中,画面中的鸡雄赳赳气昂昂,精气神如同赛场上的运动员。
    晏子更倾心的是作品《欢歌》。2013年,她的一位长辈经历人生重大变故。彼时晏子正好读到唐寅(唐伯虎)的题诗《画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这种威武形象感染和启发了晏子,她由此创作了布面油画《欢歌》送给这位长辈。
    画面中,四只公鸡昂首站立在雪白的底色之上,目视不同方向,红色鸡冠引人注目。整体色调淡雅,呈现出优雅的阳刚。“《画鸡》这首诗让我感到雄鸡成为冲破黑暗、迎来曙色的光明之神,它的啼声成为催人奋进、激人奋起的号角。”晏子至今依然感慨万分。据说,那位长辈非常珍视这幅画,“每次看到的时候,都能给予她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勇气”。
    近期,晏子又创作了一幅描绘鸡冠花的油画《鸿运当头》,用鸡冠花火红、热烈的色彩,始终向上的形象,寓意无限生机和充满活力的2017年。
    3.“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我国甲骨文中就有“鸡”字,说明我国远在3000多年前就认识鸡,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
    传说鸡为日中乌,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据考,晋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魏晋时期,鸡成了门画中辟邪镇妖之物。古人还曾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一类书法作品即是以“鸡”励志。
    笔墨纸砚里与“年”结合最紧密的,莫过于千家万户不论贫富贵贱都要贴的春联了。而在鸡年的春联中,“鸡”题材历来广受书家和百姓喜爱——大吉大利、吉祥如意、金鸡报晓、雄鸡报捷、金鸡迎春、鸡鸣富贵、闻鸡起舞等等,个个寓意吉祥、彰显富贵。
    1月20日,西安书院门里,几乎每个门店都挂起了售卖春联专用宣纸的手写广告,更有不少毛笔字写得好的人,搬出桌子,支起摊子,现场写春联、卖春联,好一番红火热闹的景象。市民刘女士就是专程前来为自家买春联的。她说从小每年和家人一起贴春联,做了母亲之后就带着孩子一起贴,“已经成了全家人除夕的一个习惯和仪式”。
    “似乎只有将旧的春联揭掉,新的春联贴上,才觉得新年开始了。”
    在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常务副主席、省青书协主席张红春看来,春联得以代代相传、走入千万百姓家,在于“雅的文化随了民俗”。她说,说起春联,每个人都很熟悉。春联是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起源于桃符。古代传说中叫“年”的怪兽怕火、怕红色。在家门口悬挂红色的桃符逐渐流传下来成为春联,成为“过年”的一个民俗。后来有了诗词、对子之后,对仗工整、讲究平仄的对联就应用到春联之中。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名句。
    “春联文化需要传承和弘扬。”张红春指出,在人们呼吁改变传统文化日渐凋零状况的今天,春联所承载的作用更加明显与重要。腊月开始,张红春所带领的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就在寺庙、乡村、集镇、广场、企业等人流集中的地方,开展了20场“送万福•进万家”送春联活动。张红春说,书法家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艺术之树才能长青。
    “佳气漫天都,春暖曲江,福祈雁塔;恺风熏善政,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西安城墙永宁门上,张红春书写的巨幅春联已经高高挂起。辞旧迎新,普天同庆。这座古城与家家户户一起,迎接鸡年新春佳节的到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