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鸡催千里晓 春启万户门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诗人穆旦的诗句让我们在起与伏、动与静中聆听到祖国大地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自古以来,有鸡鸣犬吠的地方就有人家、有烟火,而雄鸡啼曙则作为吉祥之喻、光明之象、奋斗之声,受到众多诗人画家的青睐。农历丁酉鸡年一天天临近,画家们又开始频频提笔,在迅速展开的画纸上,火红的鸡冠如同腾空而起的火焰一般,为人们过年的热情又添了一把火。
    鸡作为十二属相中唯一的家禽,公勇母慈,勤奋守信,在动物中向与人近。在过去的年代里,不拘城市乡村,都能听得见公鸡打鸣的声音,都能捡拾到母鸡产下的蛋,尤其是鸡鸣在人生中的意义非同凡响。清代思想家魏源有诗云:“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从《诗经》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到唐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再到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关于鸡鸣的咏叹绵延不绝,其声日高。同样,鸡鸣也是画家们热衷描绘的题材。明代画家唐寅的题画诗《画鸡》仿若一首无须给出谜底的谜语,令人印象深刻:“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明代另一位画家沈周也在画中题诗曰:“百斗不一挫,高鸣人尽惊。忠臣与孝子,夜半候雄声。”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李鱓则在画上题句道:“画鸡欲画鸡儿叫,唤起人间为善心。”透过鸡鸣,画家们赋予各自笔下的雄鸡以不同的个性与品格。在现代画家中,徐悲鸿状写“风雨鸡鸣”之作所表现的凛然风骨、陈大羽《一唱雄鸡天下白》所表现的豪迈气概尤为令人过目难忘。
    鸡在古代中国被视为瑞禽,加之与“吉”谐音,更增祥瑞色彩。在民间,有“元旦画鸡于室”的风俗。清代周亮工《书影》记载:“按《岁时记》:‘正月一日,贴画鸡,今都门剪以插首,中州画以悬堂,中贵人尤好画大鸡於石,元日张之,盖北地类呼吉为鸡,俗云室上大吉也。可发一粲。’”一只头戴红冠的大公鸡立于大石之上是花鸟画常见的画面,多称作《大吉图》,因“鸡”谐音“吉”、“石”谐音“室”而寓意“室上大吉”。在中国传统吉祥画中,除了鸡石构图之外,鸡与牡丹的构图也较为多见,寓意“富贵大吉”,鸡与荔枝的构图则寓意“大吉大利”,一只大鸡和五只小鸡相戏于窠的构图,因“窠”谐音“科”而寓意“五子登科”。鸡画题材还有金鸡报晓、金鸡迎春、闻鸡起舞等吉祥寓意,作品层见叠出,深受人们喜爱。
    在鸡画作品大量产生的同时,画中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从传统的通常绘有一只大鸡的《大吉图》、两只鸡的《双吉图》、三只鸡的《三吉图》到一只大鸡带数只小鸡的《五子登科图》《教子图》,发展到当代则出现了多幅《百鸡图》,最多的可能要算是北京奥运会前后推出的“千鸡图”了,据说画面中共有2008只鸡,真可谓热闹到了极点。
    最广为人知的鸡年题材绘画作品,当属印在邮票上的生肖鸡。鸡年生肖邮票迄今已发行四轮,除1993年《癸酉年》的剪纸图案出自河北省农民艺术家蔡兰英之手外,其余三轮的图案均为画家所绘。1981年《辛酉年》鸡票图案由曾参与国徽设计的画家张仃创作,采用装饰画法,描绘一只昂首报晓的雄鸡,意在鼓舞人们奋发向上。2005年《乙酉年》鸡票图案由画家吕胜中创作,采用中国画写意画法,表现的是一轮红日上方一只昂首欲鸣的彩色公鸡,红日与公鸡巧妙组合成一个“酉”字,代表鸡年。第四轮生肖鸡票即为2017年最新发行的《丁酉年》特种邮票,全套2枚,图案由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韩美林创作,第一枚画面上是一只威武雄壮的大公鸡,第二枚画面上是呵护幼子的鸡妈妈与两只可爱的小鸡,表现了生肖鸡幸福美满的一家,既突出了雄鸡起舞、大吉大利的生肖贺岁主题,又展现了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延续了2016年《丙申年》生肖猴票“合家欢”的主题。
    猴年说猴也好,鸡年说鸡也罢,都是一种文化上的“勿相忘”。勿相忘,不应该仅仅在诗画里,还应该在生活中。对于今天生活在都巿里的人们来说,每天早上听着鸡叫起床与听着闹钟起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境,鸡鸣作为一种诗意已经渐行渐远。春节长假将至,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离开钢筋水泥的丛林,到乡间去过个年,又见炊烟升起,再闻鸡犬之声,不忘来路,一慰乡愁。
    鸡催千里晓,春启万户门。在雄鸡的昂扬啼唤声中,太阳一次次地升起,万紫千红的春天将在诗情画意中来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