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摩经》在布依语中称“selmol”,是布依族集体创作、改编和传承并配合宗教仪式进行演唱的一种原始性的宗教文学,也是布依族所信仰的“摩教”经典。同时,《摩经》作为布依族的民族文化经典,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内容丰富、充实。 布依《摩经》的产生 布依摩教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晚期,《摩经》则与其同步。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摩经》一直以口耳传承的方式传承,唐宋以后,开始有汉字偏旁部首按六书造字法创制的方块布依字音记录《摩经》。布依《摩经》是布依族民族宗教——“摩教”的经典,是布依族民间信仰文化的重大集成,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着布依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生活习惯和社会生活,在布依文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布依《摩经》——诗歌之典范 《摩经》作为布依族诗歌的典范,故事性强,戏剧性较浓,大胆夸张,富有奇妙的想象,浓郁的抒情性。布依《摩经》韵律美、节奏美。在册亨县至今流传着的《摩经》长诗多为整齐的五言句式或七言句式韵文体,文学手法多样,音韵铿锵,节奏感强,涉及布依信仰、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哲学、伦理、民族关系等,被称为布依族的百科全书。 《摩经》包括《殡亡经》和《解邦经》、一般杂经两大系统,《殡亡经》卷数各地不一,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村的《殡亡经》卷数最多,共计十五卷。它们是:《祭棺经》、《入冥经》、《出冥经》、《歌经》(共13节),《祭幡经》、《挂幡经》、《祭祀经》、《长寿经》、《下场经》、《上棺旁经》、《孝子祭经》、《嘱咐经》、《赎谷魂经》、《赎头经》;一般杂经主要有《请龙歌》、《接龙经》、《六月六祭祠》、《访已经》、《退仙经》等等,每一种驱邪祛病祈福的仪式都有相应经文,可谓“卷帙浩繁”。 反映农耕稻作文化 《摩经》反映了布依族悠久的农耕稻作文化。从《摩经》来看,《安王与祖王》、《赎谷魂》等在经文中均有明显反映,起源很早。《摩经》中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精巧的手工技艺,古歌《造棉造布歌》唱述了布依族先民发现棉花并利用作纺织原料的情景,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布依族纺织历史久远;《摩经》对手工技艺的记述主要有纺织、印染、酿酒、木工等等;《摩经》反映了布依社会各个时期生产关系;此外,据史料记载,布依族地区很早就有了商业活动,《摩经》中对布依族古代的商业活动有诸多反映。 总之,《摩经》作品反映了布依先民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朴素认识,在《摩经》中,对某事某物进行追溯,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对万物来源进行追溯也反映了布依族先民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和解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