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有声有色的傣族象脚鼓舞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象脚鼓舞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在傣语中叫“戛光”或“烦光”(傣语称鼓为“光”,跳舞为“戛”)。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人们就跳起象脚鼓舞以示欢庆。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
    
    来历
    关于象脚鼓及其舞蹈的民间传说很多,据传:古时有一对夫妻,劳动后在水潭边小憩,突然风把熟透了的芒果从树上吹落水中,发出“嘣——嘣”的响声,这声音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他们回家后,便依照大象的脚将树镂空,蒙上牛皮制成鼓。在赶摆时,他们背着鼓去跳舞,不久象脚鼓舞就传开了。
    动作
    表演时,舞者以左肩背象脚鼓,鼓面对前,鼓尾向下,以右手击鼓为主,左手配合。一般用拳、掌、指敲打鼓面,有时也用肘、膝、足跟、脚趾等敲打。象脚鼓舞矫健、粗犷。双膝的起伏和敲鼓的动作配合紧密,用手敲鼓时,膝部就弯曲。而抬手时膝部立直。舞蹈步伐很丰富,有“前点步半蹲”、“后点步半蹲”、“踏步全蹲”、“ 八字步半蹲”;还有以一腿为主力,另一腿做悠腿、抬腿、踢脚等姿态的动作以及吸腿跳 、踢腿跳、弹腿跳、跨腿跳等。
    分类
    象脚鼓有长、中、小三种鼓形,根据鼓的形状有三种不同的跳法。
    长象脚鼓舞: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耿马的孟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和孟连一带。鼓身长二米左右,由于鼓身比较沉重,多为舞蹈伴奏用。舞时步伐缓慢、稳重,膝部起伏有力。鼓点最为丰富,已形成了一定的鼓语,能表达傣族人民喜、怒、哀、乐的心情。
    中象脚鼓舞:主要流行在潞西县、盈江县、耿马县、景谷县、勐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鼓身长约1.5米较轻便。其主要特点是舞时要将鼓尾摆起来、甩起来。由于在鼓尾上束有一簇簇的孔雀羽毛,摆动起来十分好看。摆鼓就是让鼓尾左右晃动,甩鼓就是将鼓首向下压,使鼓尾向上甩。中象脚鼓舞不只是在节日跳,每年还有专门的赛鼓日子,以鼓音长短、音色好坏和鼓尾摆动大小为取胜标准。
    小象脚鼓舞:仅流行于西双版纳一带。鼓身长不到一米,动作丰富,经常被用作孔雀舞的伴舞。动作幅度较大,有吸腿跳、弹腿跳、撩腿等步伐。
    象脚鼓舞在傣族的民族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长期以来,傣族象脚鼓舞经无数民间艺人的创造发明,现已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现在每个傣族村寨都有人会跳象脚鼓舞,每逢节日,鼓声响起,舞蹈跟上,哪里有象脚鼓声,哪里就有“水!水!水!”的欢呼声,人们玩得尽兴,跳得开心,跳出了健康,跳出了欢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