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谁念嫦娥千秋冷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佚名 参加讨论

    
    中秋夜,丝竹阵阵,冰盘皎皎,抬头望,有宫殿隐隐,桂影摇摇,不由自主想到的,是那个古老的神话。怀想当初,那美丽的人间女子是如何踏着祥云飘飘飞入月宫的呢?
    《淮南子·览冥训》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
    自唐以来,文人多有以中秋人间的圆满快乐反衬嫦娥的孤寂冷清之作,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罗隐《咏月》“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向滈《水调歌头》“谁念姮娥单枕,寂寞广寒宫殿。”对嫦娥深怀同情与关注。
    月宫中的仙子,或倚桂树,或抚玉兔,凝望下界热闹喧笑,似听得一声叹息,怅惘无限。
    晏殊《中秋月》最是传情:“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自身的寂寞使他以己之情推而揣度月中仙人:广寒宫冷,桂树凄清,嫦娥即使长生不老,也未必就再无怅恨了吧。
    怅恨之中,只怕更深的是相思与悔意。李商隐《月夕》言道:“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月宫寒冷,佳人独处,诗中别有一番深情体贴。
    长相思,岂在月圆时?王沂孙《眉妩·新月》云:“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词写新月,将新月看作团圆之始,盼渐圆渐满,却因无赏月之人,便生怅惘,便觉新月如未画好的美人蛾眉,这一定是嫦娥想到月圆之时黯然伤神之故。
    辛弃疾《木兰花慢》用“天问”体问月:“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末一句尤其问得有趣,嫦娥为何到现在一直没嫁出去,不知道是谁把她留住了?如此亲近之语,嫦娥若知,当存感念。
    缥缈的月宫,美丽的嫦娥,长久以来给人无限浪漫的遐思与痴恋。月中仙子无法享受到的人间欢乐,更让世人珍惜身边的一切,人们敬她爱她怜她念她,少有谴责之语,多为关切之情。
    是否,人间这般单纯美好的情怀,早已随月光直达天庭,是以,月亏之后又复渐圆,给她希望,许她坚持。同时又似乎在暗示,当晓世事无常,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因此月不长圆,只因有恨,而月之恨,世人宁愿想象成是因为广寒殿中终身孤单的仙子。
    是否,嫦娥终身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从此,高悬的明月成了凡间团圆的意象。月之清光,流泻掉人间一切愁苦,将古往今来所有的伤痛失意轻轻化去,将遥望、相思、叮咛化为千万缕月丝,环绕在每个人身边心头,洒下一片清净、静谧与空灵。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其实,相信在飞天的一霎那,嫦娥悔意已生。几乎所有的奔月图,嫦娥飞入月宫之时,总是面向人间,一步三回头,离爱人越来越远,如何舍得?她在月里立了千年,年年岁岁,月圆之时,她捧出对人间最美好最由衷的情感,化作天地间恒久祝福,借缕缕清光散与八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善良的人们也一直在期待,上天能许她一个神话:何时月宫闻笑语,俪影双双永团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