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新春喜庆中国红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CFP
      中国人过年,当“红”不让。大江南北,处处是耀眼的中国红。千百年来,中国红成为中华民族在庆典里的主色调。中国红,是三原色中的大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红色吉祥,红色辟邪,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中华民族视红色为平安、吉祥、喜庆、尊贵、热烈的象征,寄寓百事顺遂,逢凶化吉的心愿,绵延地传递恒久的喜庆气息。
      唐代时,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为“驱邪”和躲避瘟疫,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屠苏酒,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清代顾轮在《鹊踏枝》词中这样写道:“昨夜春声喧爆竹,郁垒门边,红出斜幅。腊味登盘尝已足,檐前更挂风猪肉。”词中点出了过年时就有红色的春联。清康熙年间,通用红色硬纸制作的贺年片,因为红色有喜庆、吉祥之意,清人称之为“红单”。这象征吉祥的红色,氤氲着古色丰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尽管时代变迁、岁月更迭,中华民族的这种尚红思想却未曾改变。
      喜庆吉祥的中国红,不仅闪耀华夏大地,也映衬在历代诗人吟咏春节的诗句中,如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诗中写道:“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大红烛点燃了,烛花盘绕,喜气洋洋。唐代杨巨源的“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将万道霞光比作万条红烛来赞美新春佳节,何等壮观。宋代姜夔《元日》诗:“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新春佳节,人们一大早起来祝贺新年,是期望来年生活更加美好。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写出了家家爆竹、户户焰火的景象:“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宋代席振起在《守岁》中有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那红色的蜡烛烘托了几分喜庆气氛。老一辈革命家林伯渠的“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若狂。正是今年风景好,千红万紫报春光”,写得有声有色,把对祖国的礼赞表达得淋漓尽致。
      迎接农历新年,各地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尚红习俗,如温州人吃年夜饭时,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每碗心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讨个吉利;福建闽南一带乡村过年时,在农户房门上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广东潮汕地区正月初一时,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用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陕北人过年时,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谓之“枣牌牌”,以示避邪祝福;浙江洞头县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正月初一早上,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讨个吉祥;山西大同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欢度中国年的美好时光,喜庆热烈的中国红必将带给人们无限的希冀与美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