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告诉你,真正的“孝”是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国学时代 佚名 参加讨论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诗经·小雅·蓼莪》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中,“孝”占据了重要地位,深深根植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国人历来提倡“孝”,儒家也以孝“为仁之本”。那什么才算真正的孝呢?
    
    


    嘘寒问暖


    甲骨文中的“孝”,是一个小孩搀着一个长须老人。《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说文》曰:“孝,善事父母者。”
    曾子是个孝子,照顾父母无微不至。不仅早晚问候,而且对他们的衣食冷暖,也倍加关心。陆贾《新语·慎微》记载:“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rèn]席之上,而德美重于后世。”
    

事亲须养志


    孝顺父母不是吃饱、穿暖就行,还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孟子·离娄上》:“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事亲,事之本也。”
    还拿曾子来说,他侍奉父亲曾皙,每顿饭都有酒肉。吃完收拾时,一定会请示父亲,怎么处理剩下的酒肉。即使没有剩余,也会说有。到了曾元侍奉父亲曾子时,虽然也是每顿酒肉,但吃完后,不会询问父亲的意见。如果有剩余,下一顿让父亲接着吃。如果没有剩余,也必定如实相告。孟子称赞曾子的孝,认为事养父母,“养志(奉养父母能顺从其意志)”胜过“养口体(口和腹,指衣食方面的奉养)”。
    
    


    行孝在敬


    侍奉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最难。如果只在遇到事情时,代父母效劳;有好酒肉,让父母享用,这不是孝。《论语·为政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只是供养,而不尊敬,那和饲养畜生没任何区别。
    荀子强调“敬”,引孔子的话说:
    

    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mù,同“穆”,恭敬)与!不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pián zhī,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行为不恭敬,言辞不谦逊,面色不和顺,即使早起晚睡,辛勤耕作,劳苦事养,也不是孝。
    
    


    给一点惦念,寄一份孝心


    在孔子看来,为人子女,除了养、敬之外,还要心系父母。《论语·里仁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随着我们的慢慢成长,父母却在渐渐衰老。这时,我们更应该重视他们。父母高寿,我们在欣喜的同时,还应感到恐惧。父母年迈的身体,随时可能生病,也随时可能走到生命尽头。
    子女侍奉父母,是一种责任,要时刻惦念在心。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父母健在时,我们不去远方。如果外出,也要让他们知道你的去向。即使不得已到处奔波,也应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方便的话,常回家看看。
    

不改初衷


    孝顺父母,要始终如一。
    小时候,我们总是思慕父母;成家之后,眼里只有妻子和儿女;有了一官半职,只盼领导能重用。我们长大了,却和父母越走越远,对父母的关心也日渐减少,这是半途而废的孝。
    《孟子·万章上》:“大孝终慕父母。”所谓的大孝,应像虞舜一样终生孝顺父母。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使他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精神和感情上得到慰籍。
    

【国学小知识:五大不孝】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五不孝也。(选自《孟子·离娄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