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9月24日电(记者周润健 蔡玉高)9月25日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有关专家说,中秋节始于宋代,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主要的节日之一。 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中国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晚上,中国大部分地区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也使月亮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思的一大重要载体。据检索,唐诗宋词中含有“月”字的超过1.6万首,约占总量的25%。“月”字成为诗词歌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