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1月17日专电(记者周润健)1月19日农历壬辰年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民俗专家说,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向人们传递进入年关的信号。 据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初八这一天就是所谓“腊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王来华表示,自佛教传入中国后,“腊日”又增添了新的含义。相传,释迦牟尼是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的,佛教称此日为“佛成道节”。中国佛教徒于每年腊月初八举行诵经活动,并在佛座前献“乳糜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腊八喝腊八粥这本来是佛教徒的习俗,到明代传到了宫廷里,到宋代,民间也争相效法,都在农历十二月初八熬腊八粥,俗称“腊八饭”。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寓意喜庆丰收,寄望来年日子更好。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寒冬腊月,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添寿。”王来华说。 从腊月开始,人们就开始忙碌着喜迎新年的事了。王来华表示,年的起点与终点在民间有不同的习惯算法,但一般是从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腊八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因此,腊八节的到来,向腊月盼年的人们传递着进入年关的信号。过了腊八,春节的序幕就拉开了,人们也开始“忙大年”了。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