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以史为鉴丨一言丧邦 项羽从开始就败了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王永豪 参加讨论

    文/王永豪
    时势造就英雄也淘汰庸材,鸿门宴不是刘邦的长坂坡就得是他的马嵬坡。当是时也,刘邦集团的实力仅及项羽的四分之一,“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二军对垒,是用包饺子一样的鲸吞方式还是擀饺子皮式的碾压方式,大概得项羽说了算。所以,对于刘邦来说,鸿门之行注定不是一次愉快的旅行,是火中取栗,是虎口拔牙,是骊龙颔下探珠,更多的是悲壮意味。
    
    鸿门之行注定不是一次愉快的旅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刘邦一行百余骑来向项王谢罪时,内心的忐忑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别人有退路,但他没有。骑虎难下的刘邦就这样被命运挟裹着身不由己地来到新丰鸿门,此时的刘邦深味人生的无奈与悲凉——啼笑俱不敢,方知做人难。如果回首往事,恐怕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自己是什么时候从一个普通人走向富贵险中求的人生之路;瞻望未来,也一定想不到不算太远的未来能有机会慷慨高唱《大风歌》。人生当下有很多无奈,不是我们选择了人生,是人生选择了我们,唯一的办法是将未知的前途交给或许有或许无的命运。
    刘邦之所以陷于险境,也不能说和自己的私心没有关系。被贪婪驱动,刘邦听从浅陋短视之人的建议:“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所有成功都是一步一步努力奋斗,一点一点由小变大的,幸福来的太突然有时候可能是致命的。天上掉一块儿馅饼砸在头上是惊喜,而掉下来一吨馅饼砸在头上则是惊恐。此时的刘邦,还吃不下秦地这块大馅饼。好在他还没有利令智昏到胡吃乱占的地步,就像捡了一个钱包放在家里,不寻找失主也不乱花里面的钱,只是静观时局变化。
    失主找上门就说替其保管,失主不来,若干时日后再行动不迟——但是这样的解释大概也只有项羽才相信。不过,让子弹飞一会儿,是刘邦在这次事件中留给自己的唯一逃生通道。
    
    时势造就英雄也淘汰庸材(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令刘邦完全意想不到的是,前面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仅仅一句话之后剧情就迅速发生了大逆转。不需要真心诚意地检讨,也不用深刻反思,刘邦仅仅用官方语言轻描淡写地道了一句歉,项羽就原谅了他,还说出体己私房话,把自己集团核心机密和盘托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这太让人大跌眼镜了,项羽太不按套路出牌了,当然如果这句话是项羽的口误,还可以有一个挽救办法,就像我们看多了的谍战片中的桥断:你知道的太多了,呯!可是项羽没有这样做,他继续不按常规出牌,他接下来要和刘邦把酒言欢,重叙旧好。
    孔子的弟子,言语科高材生子贡说过:“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子张》)“知”通“智”,就是说,我们的每一句话都是对自己智商的一个评分,行家伸伸手就知道技术有没有,聪明人张张口就知道智商有没有,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乱说啊。
    
    刘邦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和项羽比起来,刘邦的语言就高明得多了。楚汉相争的关键阶段,韩信不但不假以援手还要做假齐王(即代理齐王)。刘邦气得破口大骂:“我被项羽困住,危在旦夕,日夜盼望你来救援,你倒好,却想自立为王。”电光火石之间刘邦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不能将韩信置于对立面,再树一敌对自己是致命的。于是改口,接着骂:“大丈夫定诸侯,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我马上铸印,封韩信为齐王。”这一招确实奏效,韩信从此死心踏地追随刘邦,屡建奇功。
    刘邦对言语的重视,到了造次弗离,颠沛匪亏的程度。在命悬一线的危险时刻,在从鸿门宴逃出生天之前还故作镇定,假意客气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就算再想脚丫子朝天夺路逃奔,也得把逃跑的合理性从部下的口中说出。于是,后世所有不辞而别,惹不起躲得起的人都有了借口:“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数百年后,在惶恐狼狈的长坂坡,张翼德据水断桥,瞋目横矛大喝“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的时候,像极当年带剑拥盾入军门的樊哙。奔走间,刘备遗失了赵云,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已经北降曹操,刘备不信并挥短戟抽打那个造谣的人,说“子龙不弃我也。”确实,赵云并非慌不择路地走失,而是转身杀回曹军寻找刘备妻儿,单枪匹马全然不惧曹操的虎豹骑,最终救出甘夫人和幼子刘禅。
    明君遇贤臣,赵云用实际行动担当得起“子龙不弃我”的信任。先主刘备的言语中隐隐露出高祖刘邦的影子。短视无知却谄佞的小人什么时候都有,会不会被迷惑重要还是当事人自己。
    
    从一开始项羽就输了(资料图 图源网络)
    鲁定公问孔子:“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回答说:“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子路》)并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让国家马上兴盛,也不可能让一个国家马上败亡。但领导者所言合适与否却暗含未来基业兴败的萌芽。“邦未必(很快)兴丧也,而兴丧之源(根源)分于此。然此非识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看是普普通一句话,怎么说,说什么,其实是智商问题,只有极聪明的人才能说得恰到好处。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你有。
    子曰:“其言也讱”。胸有激雷,而面若平湖,慢慢地说,飞快地想,那么你就赢了。所以我们说楚汉相争,从一开始项羽就输了。每一件事的成败,都在遥远的过去埋下了伏笔,言语仅仅是一点点端倪而已。
    曹无伤猜出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在这场博弈中,远离鸿门宴风暴眼的曹无伤最受伤。“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曹无伤死到临头也不会知道孔子说过这样的话:“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该你说你却乱说是急躁,该你说的时候却一言不发这叫隐瞒,不会察颜观色审时度势却贸然去说,这叫瞎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