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王堡的康德也学哲学,他主要是学莱布尼兹的理性主义,莱布尼兹的哲学理论,另外研究一些德国的哲学家,换而言之,我在这边强调的重点是康德做哲学准备工作非常丰富,当时时代中主要的问题,他也都掌握得很好,也就是说理性主义跟经验主义的质料,他都有设身处境的研究、探讨和深入,打了很好的底,哲学的问题的基础,他打了很好的底,做了很好的准备。这些准备都是对后来日后的发展非常有价值的。 康德有一点对我们哲学家来讲,尤其是我们这种职业哲学家来讲,有一点是非常珍贵的经验。他是第一个哲学教师,哲学老师。像我虽然是哲学老师,但是我就是立志要当哲学老师,我如果没有找到工作,等于就是别的专业都没有了。康德之前的哲学家他们大部分像笛卡尔是军人,斯宾诺莎是磨眼镜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不然就是世袭一片产业的贵族,富商的子女等等,但是康德他比较不一样,他就是靠教哲学课挣钱的。有个特殊的名字叫私人教师,什么叫私人教师呢?他到大学去上课,大学让他去开课,然后不给薪水,上完课以后就向学生收学费。相当辛苦。在长达12年间,康德从一七五几年开始,康德就担任哲学老师,就是长达12年间,就是靠当私人教师来维持生计,我也可以想象,你给学生上课,讲道德论,讲完以后,拿了一个盒子出来让学生交学费或者是学生来上课之前,你要先收钱,然后再开始讲一些理性推理,或者是道德论述。那你一定要有很执着的精神才有可能听得下去,所以说其实讲起来确实也很不容易。曾经有一星期康德教21堂课的记录,也说明他后来成就这么大,跟事前的教学和研究的准备可能也有一些关系吧。的确可能是如此,因为他教的科目非常广泛,包含了数学、逻辑、地理、历史各方面的课程都有。所以你会发觉康德当一个系统性哲学家,好像他什么都知道,举的例子都非常丰富,原因跟他教学经验丰富,应该说是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关系吧,这个也是不容我们否认的。康德最后好不容易在1770年终于成为逻辑与形上学的教授,就是在国王堡这个大学里。 在康德变成逻辑和形上学教授的时候,他当时在物理学和天文学还有形上学的作品都已经颇富盛名,康德是一个非常用功的人,他的物理学,我们说过他学科学,学数学,学天文学就是数学为主,科学当然是以物理学为主,所以他还是有一些早期的作品,很多人都认为科学家康德已经小有名气了。但是他的哲学著作还没有开始,从当了逻辑与形上学教授1770年开始,到了1781年,11年间,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康德他没有出版任何东西,这是一段很苦的心路历程,也应该说是11年的准备吧。人家说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康德是台上十年功,台下十一年的功夫,为什么呢?因为康德在1781年出版他的第一本伟大的哲学著作叫《纯粹理性批判》,到了1790年,他的三大批判中的最后一本《判断力批判》问世,整整十年。我们称之为三大批判就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这三本书里面,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它处理了真善美三方面的问题,这十年间,他有很重要的成果。 从1781年开始,除了《纯粹理性批判》,1783年康德出版了《未来形上学的前沿》,然后1785年两年后又出了《道德形上学的基础》,然后在1786年四年出版了《自然科学的形上学基础》。到了1788年是《实践理性批判》,到了1790年《判断力批判》,我想强调的是什么呢?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康德在这边特别喜欢用形上学这个名词,形上学这个名词简单来讲就是要问,使得我们能够看到东西,我们看到东西叫现象,让现象成为现象的基础是什么。不从事于哲学研究的人根本都听不懂他在问什么。现象不是睁着眼睛看就有了吗?不,我如果对于现在屋子里的一切设备技术没有一点基本的知识,我看不懂它是什么东西。那你怎么会有这些设备基础,为什么来看呢?就是因为你有一些基本的信念,你有一些基本的概念,你有一些基本的理念,信念、概念、理念的结合让这些现象成为可能。比如说你来到街头上看到北京街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你可以说经济很富裕,你也可以发觉说社会很祥和,你也可以发觉政治有效率,你可以这样讲,但是你用这些概念理念跟信念来说的时候,让这些现象变成表面上的描述。所以说有可能描述现象,其实讲的就是条件要能够聚集在一起。 那聚集条件的学问就是形上学。让这个现象成为可能,所以康德的未来形上学,道德形上学,自然科学形上学,其实基本上他在写作的时候都已经在宣告社会一个新的时代来临,而一个新的时代来临的知识成为可能是因为我们要面对新的现象的选择。科学就是一个新的现象的选择,与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发展,十年前的世界跟今天的世界可能都不太一样,以后速度越来越快。过两天这里面的工作有70%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很多重复的工作机器人就可以做的工作。那么在那种情况下,我们要的只是一个空间,要的一些通电,以后机器人做这件事情。那么这些就是未来形上学。 机器人牵扯到新的伦理问题和道德形上学,那么还有自然科学本身有新的发展。所以说康德的作品当中,虽然他是一个18世纪到19世纪的人,但是他作为一个很多人就会以为他是一个创新的哲学家。其实我觉得他更重要的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哲学家,而且他承前的工作就是要解决先前的哲学的问题,启后是告诉大家新的时代的来临,要做了新的形上学的发展,那这个部分其实是他生平中最重要的部分。康德最后是80岁的高龄过世了,虽然康德一生没有离开过国王堡,但是他的思想已经跨越未来,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他最重要的是他留下了一种新形态的哲学,我甚至于在上课的时候,我也教形上学,还教形上学的历史,我就会发觉康德虽然广泛地使用的形上学这个字,但是他有他自己的脉络,他的脉络就是要因应新的时代,因应新的问题,要解决新的困难。指出旧哲学的限制,要为新的哲学的发展点出一条道路。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好,那我们现在就要来看看康德所面对的问题。想要充分理解康德的哲学,就必须要理解现代哲学所产生的问题。我们刚刚已经说过的非常清楚,就是说康德在18世纪所面对的哲学问题不是唯心论的问题,那是历史的必然。也不是理性主义跟经验主义的对立的问题,因为经验主义本身也已经走上唯心论,而理性主义本身也就是一种唯心论。但是他所面对的一个真正的问题是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之间的对立。主观主义,我思故我在,但是问题是它的客观性规范性在哪儿。那客观主义用一个系统可以代表,但是系统代表谁呢?是哪一个具体的人呢?这是有困难的。所以如何让个人的心灵状态跟外在的客观经验能够结合在一起,就是他在《纯粹理性批判》想要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