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诸葛亮为何一定要三顾茅庐之后才出山?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朱高正 参加讨论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出处、进退、辞受之义第一 之二:诸葛亮为何一定要三顾茅庐之后才出山?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条。
    伊川先生曰:“贤者在下,岂可自进以求于君?苟自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
    大家听清楚,我先把伊川的意思讲给大家听。
    他说,一个有德的贤人,你还处在野的时候,你怎么可以毛遂自荐,来求君上来重用你?伊川先生说“苟自求之”,如果你想方设法去求人家来重用你,这么样的话,一定没有能够得到人家信任你、重用你的道理。
    大家听听看,我们现在流行说,要懂得自我表现,要懂得推销自己,我在这儿告诉大家,一个有德君子是不应该那样的。懂吗?我在这儿告诉大家,你现在从学校刚刚出来,你要表现自己,要恰到好处,你有多少料,你把你所学的用很自然的方式一点都不勉强地表现出来就对了,你不应该说为了要表现自己,还刻意找后门,找关系,这些都不妥当。
    所以说,伊川在讲,说“贤者在下,岂可自进以求于君”?你不能自己想方设法去拜托人家来重用你。他说如果这样的话,人家绝对不会真心诚意来信任你、重用你。
    “古人之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大。盖其尊德乐道之心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
    什么意思?他说古时候的人,一定要等待到那个君上“致敬尽礼”——什么叫“致敬尽礼”?对你表示很敬重,而且礼数一点都没有轻忽,这样,你才去见他。他说这样并不是我们自己妄自尊大,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掌权的人如果对贤者没有这样尊重的心的话,这种尊德乐道之心没有达到这个程度的话,你就算去了,也不能有所作用的。
    所以说,一个读书人,要有品,人家还没来求你之前,我们干什么?我们就不断地充实自己,一定要砥砺好自己的品德。大家要记住,孟子讲得很好,只有有所不为,方能大有作为。你如果急着要出来,赶快要表现,我告诉你,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说,真正有德的君子,绝对不会急着要出人头地,就怕自己的学养不够,人家把我们高估了,到时候我们的表现不如人家的预期,那我问你,那能持久吗?所以说,宁愿多充实自己,如果要重用我们的人,如果没有真真正正非常有诚意,我们干嘛去啊?
    我在这儿就举个例子给大家看。在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典故,就是三顾茅庐。《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讲刘备要去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是多么地真诚,是吧?弄得张飞跟关羽两个人都很不以为然。其实我告诉大家,在我看来,诸葛亮是何其聪明的人!诸葛亮怎么会不在家?诸葛亮故意装不在家。大家知道吗?谁跟刘备推荐诸葛亮的?徐庶。大家想想看,像徐庶、庞统这些人跟诸葛亮都是好朋友,他们既然推荐了,诸葛亮当然知道,但诸葛亮就是要看看你是真重用我吗?所以说第一次说出门远游,不见。第二次,不见。第三次,才见。第三次才见,那表示你求贤若渴之心已经很清楚了,我再来跟你讲,自然言听计从。
    大家看看,在这个五胡乱华期间,我们这样讲,就是永嘉之祸,北朝有一位读书人也非常杰出,叫王猛,大家知道吗?我就以王猛的例子给大家做例子。
    当年桓温北伐的时候,已经都快打到洛阳了,眼看这个晋王朝好像就要恢复故土了。那时候桓温不得了,桓温一听说有一个读书人很不错,叫王猛,他就准备想要把王猛带回建康。那王猛就去跟他的老师说,桓温想要把我带回南方去,所以说,我要来跟老师辞行。你知道王猛的老师不容易。王猛的老师跟他讲,说,依我看,桓温是羡慕你的虚名,你如果现在跟桓温到南方去,我看不出他有什么真诚要重用你的意思,只是因为你虚名在外。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他老师跟他讲,说依我看,桓温有反骨,将来可能会背叛,你现在如果跟他下去的话,到南方去,将来如果他出了事,你难免遭到池鱼之殃,这个你要慎重。第三件事情,他老师跟他说,在我看,你的才华不在桓温之下,何不再闭门苦读几年,静待天时?王猛因为有一个这么好的老师,这么一讲,王猛完全听懂,完全接受,所以就谢绝了桓温。从来就没有出来为官的机会,现在有一个正是名满天下的大将军要重用我,我能够把他拒绝掉,这了不起!
    等到隔了不久,氐人的领袖苻坚就听到说王猛这个人非常优秀,苻坚也去请王猛出山,也是三顾茅庐。如果你不相信诸葛亮是故意躲起来,那我可以告诉大家,王猛一定是故意躲起来的,要看看苻坚是不是真心诚意要请他出山帮助。
    我在这儿告诉大家,人哪,有一个劣根性,太容易得到的,他不懂得珍惜。经过他三思之后,宁愿屈尊就驾,愿意三顾茅庐,告诉你,将来你如果没有重用,你跟自己都交代不过去,更何况如何去杜绝悠悠之口呢?所以说王猛一出山之后,苻坚对王猛是言听计从。我在这儿可以告诉大家,淝水之战,要不是王猛不要那么早死,王猛很不幸,跟诸葛亮一样,五十四岁就死了。大家想想看吧,诸葛亮如果能够活到七十岁,我估计三国史要全部重改。同样的道理,王猛如果能够活到七十岁,我看南北朝以后的历史要全改,因为不可能发生淝水之战,为什么?因为在王猛还在世的时候,苻坚就好几次想要发兵打东晋,王猛攻一而再再而三劝苻坚,说东晋乃是衣冠正统所在,你不要去动,为什么?很简单,王猛毕竟是读书人,知书达礼。王猛一再地劝苻坚,你先把北方统一好。后来王猛死了,苻坚那个老毛病又犯了,就想要一统天下,其实北方已经被你统一在手下了,你至少先要把内部各个民族融合好,让它稳定,生产有秩序,要以德服人,你如果用胡人来打东晋,缺乏正当性,这样大家知道吗?所以说因为没有王猛在旁边劝阻他,苻坚就糊里糊涂发动了淝水之战,结果,使得中国长期陷入分裂的状况。
    所以说我们来看,一个有德君子要出来为官,要慎重。诸葛亮何其地慎重!王猛何其地慎重!一定要等到君上,有权力的人,真的尊德乐道,真的对你非常地敬重,真的会做到致敬尽礼,请你出来,把你当作他的老师这样来对待,你才出来,这样你就可以大有作为。所以说,我们在讲《出处、进退、辞受之意》,第一条就是讲这个。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