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素绚 中国古代有“四喜”的说法: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和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情形不同,对于古人来说,读书参加科举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改变个人甚至家族命运的途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因此,在古人的生命中,金榜题名是一件极为值得庆贺的事情。相比于我们今天高考结束后的撕书泄愤、摆宴庆贺,那些古代科举中的胜利者,在金榜题名的那天都在做什么呢? 古代金榜题名是一件极为值得庆贺的事情(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科举上榜后的狂欢——一日踏尽长安花 古代科举三年一次,很多人也就在准备考试和应考的途中年华老去,而在唐代,进士考试的难度尤大,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很多人穷其一生在追寻进士及第的名誉,一旦考上,内心的欣喜是今人难以体会的。他们写下很多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欣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诗人孟郊笔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 唐代大诗人孟郊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榜。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孟郊46岁时,终于进士及第了。他高兴地写下这首题为《登科后》的绝句,表达他当时愉快的心情: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踏尽长安花”(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大喜大悲中的癫狂——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范进是个家境贫寒的士人,他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又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秀才。然后又接着参加乡试,又中了举人。中举之后,平日里对其冷嘲热讽的亲戚邻里都纷纷前来巴结和祝贺,而范进更是喜极而疯,不省人事。 范进中举后之所以有着这样超乎寻常的反应,也和明清时期举人地位高不无关系。明清时期一个县里一次乡试能出一两个举人算不错了。举人数量少,含金量自然也高,明清时期的读书人一旦中举,也便是基本上实现了读书做官的愿望。一旦朝廷有相应官职出缺,举人便可顶上。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范进中举之后乡亲邻里为什么会前来巴结了。 “范进中举”(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大摆宴席——金榜题名后形形色色的宴会 我们今天高考胜利者会摆宴谢师,这其实是有传统的。在古代,科举胜利者们的宴会比今天要繁复的多:考生请师长,称为“谢师宴”;亲朋请考生,称为“恭贺宴”;皇上请进士称为“琼林宴”。另外还有像“鹿鸣宴”、“烧尾宴”、“闻喜宴”、“相识宴”、“关宴”等等各种名目繁多、规格不一的吃请。 金榜题名后形形色色的宴会(资料图 图源网络) 和今天单纯的庆贺不同,古代这些宴席还包含着在仕途上认门摸路、投亲靠友甚至发展姻亲的作用。《唐摭言》中说的,“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阗塞,莫可殚述”。很多有权有势的家庭视及第学子为乘龙快婿的最佳人选,喜欢乘聚会宴请之际替女儿物色对象。很过学子高中之后抛弃原来的心上人而入赘高门的故事,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