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红楼梦》之情: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http://www.newdu.com 2019-09-10 腾讯儒学 王俊杰 参加讨论

    文/王俊杰
    红楼梦的主题是情,从本体论上说是情本论。它的起点线索是青埂峰,青埂者情根也,这是从开天辟地女娲补天所生发出来的一段情,它的意义不亚于伊甸园里的亚当夏娃。这正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目引子所谓“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春梦随云散(资料图 图源网络)
    情既然生根,就必然需要一番尘缘,因此情的真正展开场域是红楼尘世、大观之园。情的最终归宿是孽海情天,孽海情天的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正是情的主旨。宝玉到了太虚幻境和孽海情天,第一句就听得“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这孽海情天是一个“了情”之地,把世间的所有金钗风月遗恨离愁编订成册,由警幻仙姑档案馆长进行管理,一段情到此了却了。
    曹雪芹写作的动机正是对以往小说的不满,深感“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故他的全部宗旨就是要述说一段“真情”。
    难怪空空道人见了这“真情”,能够“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石头从青埂峰下凡正是因空见色、由真入幻;大观园中由色生情、传情入色,真是一把辛酸泪,所谓红尘如梦;最后情还归太虚,正所谓“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由幻复真、自色悟空。
    
    飞花逐水流(资料图 图源网络)
    河畔船头,白雪茫茫之中,宝玉身披“大红猩猩毡斗篷”拜别乃父贾政,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这种透彻的悟境,实在比世俗所愿意见到的圆满结局——成就木石前盟、宝玉黛玉结合生一堆孩子高明万分。
    这书这情,年轻人读了不免对此产生各种憧憬,俗人见了不免有不生于仕宦之家温柔乡里的感叹,而高明的读者应当有更高级的精神体悟,在情境之间有所了悟。
    红楼梦内演绎了各色爱恨情仇。情之发动为欲,王国维最早用了“欲”来解释红楼梦,可惜失之于偏颇,受叔本华的影响过深太过于悲观,他没有全面的了解情。
    
    红尘如梦(资料图 图源网络)
    红楼梦内,以宝玉、黛玉的真情至性为主线,又时时以情爱、滥情等诸多情感纠结来对照真情。
    宝玉在红楼梦中有过几段情。
    其一,宝玉与秦可卿的梦中情缘。秦可卿者,情可亲也。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大众情人。秦可卿是集黛玉、宝钗于一体的人物,连宝玉的梦中情人也是秦可卿。
    其二,宝玉与袭人、宝钗。性是情的落实,是情的现实化、实体化,但宝玉的两段并不是情的顺承转化落实。可以说,宝玉没有过情的真正现实化之性。
    其三,宝玉与秦钟、蒋玉菡。秦钟,秦可卿之弟,谐音寓意着“情种”。秦钟和蒋玉菡都是宝玉真正动情的男人。贾宝玉的出家,它的肉身遗留给了袭人与蒋玉菡,二人最后结合在一起,代表着宝玉的肉身在尘世的延续而精神则超升回向于太虚。
    其四,宝玉、黛玉之木石前盟。绛珠仙子黛玉,最初“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她的下凡是为了回报神瑛侍者宝玉的甘露浇灌之情,黛玉的回报方式是“泪”而不可能是肉身情欲。这是真情、至情,是情之本身、本体,故真情不转化为婚姻,我们很难想象宝玉和黛玉顺承地结婚过并生一堆孩子享受天伦之乐。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资料图 图源网络)
    红楼梦里,情的表现多种多样,不仅主角深深的爱着,丫鬟、仆人殉情的也多,其他诸如贾珍、贾蓉、贾赦之滥情,连贾雨村这般俗物,见到甄士隐的丫鬟之回眸一笑,也不仅发出“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的感叹。不待一一细说。
    问世间情为何物?一者“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情只是痴;二则“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世间之可爱可居正因还有痴情二字,这是另一番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