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弓难张 在一个团队里做事,同事之间难免会因为观点、看法的不同而导致意见相左。如果一段时间内总是出现这种情况,你是否会想:“这人怎么专门和我对着干,我没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他呀?某某人就是个奸佞小人,专门和我过不去。”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一旦有了这种看法就比较危险,因为你将单位里的公务矛盾扩大到了对“同事人品的怀疑”,这样就会造成矛盾升级,既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也有害于团队和谐与运转。 其实,如何正确认识公务矛盾中是否掺杂了个人恩怨,是否与对方的“个人修为”有关,宋时的贤相们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请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宋代贤相如何处理公务矛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司马光论王安石为人 司马光《温公日记》记载:宋神宗说王安石不追求高官厚禄和优裕的生活,可以称得上贤人,司马光回答说:“王安石的确是贤人,文章写的好,但就是任性又刚愎自用,再加上任用像吕惠卿这样的奸邪小人,这是他的缺点所在。”宋神宗进一步又问他:“王安石这人怎么样?”司马光说:“很多人说王安石是奸邪小人,这就诋毁的太过分了,但他不晓事理又执拗任性,这是事实。” 司马光与王安石是一对政坛死敌,都曾做过宰相,一为守旧派,一为改革派,二人在政见上完全相左,但两人没有私人恩怨,做人方面都光明磊落。所以司马光并没有在宋神宗面前刻意诋毁王安石,而是很真诚的夸奖王安石是“贤人”,然后客观冷静的指出其缺点,实属难能可贵。 那么,王安石又是如何评价司马光呢? 司马光(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王安石说司马光 宋曾敏行《清波杂志》记载:王荆公(王安石)退居金陵,一日,与门人山行,少憩松下,公忽回顾周种,曰:“司马十二,君子也。”种默不对。公复前行,言之再四,人莫知其意。公此时岂深悔为惠卿所误耶? 王安石在宋神宗死后被罢相,其在任期间的变法举措被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本人退居金陵休养。有一次,他私下里对门人周种说司马光是“正人君子。”一连说了好几遍。王安石也很清楚,两人之间只是公务矛盾,不涉及个人恩怨,不涉及对方的个人品行。 王安石(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王旦荐相 司马光《涑水纪闻》载:宋真宗时期,太尉王旦举荐寇准为相。寇准多次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坏话和短处。可是王旦总是在真宗面前称道寇准的长处,夸赞寇准的好处。真宗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他对王旦说:“你虽然称道寇准的好处,可他在我面前却专说你的坏话。”宋真宗这话等于是把寇准给卖了,但王旦却对真宗说:“寇准说这话是理所当然的。臣在宰相的位置上很长时间了,处理政务的缺点和错误一定很多,寇准对陛下毫无顾忌的批评我的错误,指出我的短处,没有什么隐讳的,他是出于公心,可见他的忠诚正直,这也是我重视他推荐他的缘故。” 王旦和寇准是同朝为官的同事。王旦位高权重,襟怀坦荡,他很清醒地认识到寇准对他的“攻击”不涉私心,不涉个人修为,纯粹为了国家事务,所以王旦才会“不喜不怒、脸不变色。”而且他知道寇准是个难得人才,直到临死前还一再向宋真宗推荐寇准为相,真宗最终采纳了王旦的建议任命寇准为相。后来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侵略宋朝,寇准力挽狂澜,为宋辽之间达成澶渊之盟立下大功。 王旦屡次荐寇准为相(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一个单位里共事,对事情的看法不一,出现公务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公是公,私是私,大多数情况下与分歧双方的个人修为无关,千万不可轻易将公务矛盾扩大到对个人修为的怀疑上。关于这一点宋时贤相们已率先垂范,向先贤们学习,好的方法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