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东辉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健在就不可以去远方旅游,这对旅游一族来说,岂不是莫大的拘束?岂能不暗自庆幸不是生在古代?其实这哪里是孔子他老人家的本意,孔子的原话是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八佾》)原句说得很清楚,不是不可以“远游”啊,“游必有方”就可以了。 像“父母在,不远游”这样被我们误解的经典名言还有很多,或者是引伸义盛行,或者是断章取义,或者是望文生义……笔者在经典中挑选了十则这样的名言,追根溯源,探讨它们的本意,或有助于读者对经典本身的理解。 被误解的经典名言有很多(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作者:林风眠) 一、“无所不用其极” 现在用为贬义,指做坏事时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但其本意却是褒义,指尽一切努力来自新其德。 《大学》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无独有偶,西方人也常引用近代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话说,要“不择手段”,但马丁·路德的原话却是要人们:“不择手段,完成最高道德。” 二、“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现在一般是指已忍无可忍,绝不再继续忍受的意思。如果这都可以忍受,还有什么不可以忍受呢? 不过其本意却是指,如果这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季氏连天子的礼乐(八佾)都忍心僭越,那还有什么犯分乱理的事情做不出来呢?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古今异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作者:林风眠) 三、“以德报怨”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里,因此大家都认为这是孔子的主张,其实这恰恰是孔子所反对的,只有道家才主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 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的。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如果用恩德报答怨恨,那用什么报答恩德呢?” 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要直道而行,他人有德于我,我报之以德,他人于我有怨,我以直道待之。 四、“老而不死,是为贼” 现在一般是用来责骂老人老不死的不敬语。这纯属断章取义。 此语原出《论语·宪问》:“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孔子去见老朋友原壤,他却无礼地叉开双腿坐等孔子,所以孔子用手杖敲着他的小腿,说他年幼时不讲孝悌,长大后又没做出什么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其实是责备他为老不尊,老而无德。 孔子主张“以直报怨”(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作者:林风眠) 五、“言必信,行必果” 现在一般用来称赞一个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不过这句话的境界在原典中却是最低的。 子贡向孔子请教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孔子说,第一等的士,“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第二等的士,“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第三等的士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硜硜然,就是坚确固执,不懂变通。 孔子所主张的,是“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一切言行都以是否合乎道义为实行的准则。 六、“虽小道,必有可观者也” 现在一般都对小道(小小的技艺)持肯定态度,因为它既然成其为一门技艺,必定有可观可赏之处。 其实,这句话的原意,侧重点在后半部分。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子张》)小道虽有可取之处,但若想以此进于广大悠久之域,则窒泥而难通,所以君子不去从事它们。 孔子认为:“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君子不能只局限于一材一艺,只有一种用途,而是上达于道,应变无方。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作者:林风眠) 七、“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小人难养,大家都没有异议,但说女子也难养,这女同胞们可就不答应了!当女权主义兴起的时候,女权主义者甚至以此为口实,认为孔子歧视女性。这纯属望文生义。 其实,这句话是有语境的,女子也是有所特指的。 原文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孔子是说那些——亲近他,他就无礼,疏远他,他就怨恨——的女子,才是难养的。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毛病,不要自作多情哟。 八、“食、色,性也” 食、色,就是人性。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孔子的人性观,其实是张冠李戴。 这是告子的人性观。告子曰:“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 孔子认为,食、色不是人性所在,而是人的大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 孔子在人性观上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而这个相近的性,就是孔子所弘扬的“仁”。 “仁者,人也”(《中庸》),仁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 孔子主张“性相近,习相远”(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作者:林风眠) 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现在一般用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指读书时不能盲目迷信书本,而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是句意引伸发展。 孟子原文中的书,不是泛指所有书籍,而是特指《书》(《尚书》)。 孟子认为,仁人无敌于天下,所以对《尚书·武成》篇中说武王伐纣竟至于血流漂杵,他是不相信的,由此他才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十、“群龙无首” 群龙无首,现在一般是指一群人聚在一起,缺少领袖,或指乌合之众,缺少领头人。如此一来,群龙无首是相当不吉祥的。 不过,“群龙无首”的本意却是相当吉祥的。 《易·乾》曰:“用九,见(现)群龙,无首,吉。”用“九”数,出现一群巨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九为阳之极,阳极反阴,变为坤而无首,能以柔济刚,所以吉祥。这即是“天德不可为首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