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朱高正讲《近思录》:做不到闻过则喜 也别老在心里犯嘀咕了!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朱高正 参加讨论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改过迁善克己复礼第三 之九:做不到闻过则喜 也别老在心里犯嘀咕了!
    好,接着我们来看下一条。
    明道先生曰:“子路亦百世之师。”明道先生赞扬子路也是百世之师。大家要知道,孔子是万世师表,那明道先生为什么会赞扬子路是百世之师呢?
    这个朱熹在原著里头就在下面写着:“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子路闻过则喜,只要有人告诉他哪里有过错,他一听到,就很高兴。明道先生说,子路也是百世之师,就是专门针对子路这个人格特质而言。孔子赞扬子路勇,不是讲他那种孟贲之勇,不是,是指他知过能改为勇。所以说,子路闻过则喜。
    大家想想看,一般人是怎么样?一般人听到人家讲他哪里不对,他就不高兴,表面上不高兴,心里就在那里嘀咕,就很不高兴。这是一般人的大毛病。那有的人呢?听到人家讲他怎么样,他比不高兴更糟糕,他还要找借口,文过饰非,也就是要替自己辩解。
    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有志于修养自己的人,讲句老实话,我们常常犯了过错我们自己不知道,如果有人能告诉我们,我们要感谢人家。你如果能够不断地把自己的这些毛病、过错不断地改,改到都快没有,你不就变成圣贤了吗?所以说,大家有没有记住?张载就讲,很多人不愿意不耻下问,老认为我已经老成了,我已经都有这么样的地位了,不能说我还有不知道的事。那你越不愿意去跟人家问问题,你不知道的你就要问,而你不问那你就越糟糕,搞到最后,很多事情你终身也不会了解。相反的,不知道就问,到了一个地方,你越愿意跟人家问,你知道的就越多。你知道的越多,将来你的判断会犯的错误就越少。这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明道先生称赞子路是百世之师,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要养成这个习惯,闻过则喜,大家知道吗?荀子都说过,“攻吾之短者是吾师”,也就是说能够指出我短处的人,就是我的老师。你如果能够有这种心胸,听到人家说你有什么缺点,我告诉你,就算他讲的只有两分是对的,其他八分是不对,无所谓。你那八分一定要谦虚,也许那八分是他误解,无所谓,但是另外那两分真的讲到你不对的地方,你就要谨记在心,看怎么样彻底把它根治改过,这才是努力于求道的人应有的心态。不要听到人家指责你有什么短处,有什么过错,就恼羞成怒,这是最要不得的。去文过饰非,还找一大堆理由来掩饰,那是更要不得的。
    好,我们来看下一条。
    有人就问了:“人语言紧急,莫是气不定否?”有人问明道先生,说有人讲话讲得很急促,叽里呱啦叽里呱啦,这是不是心气不定?
    明道先生跟他这样答复,“此亦当习”,说像这一种也要好好来学习。“习到言语自然缓时,便是气质变也。学至气质变,方是有功。”什么意思呢?说你如果讲话很急促的话,那你这个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学习到言语自然缓,也就是你要学到讲话自然缓和、柔和,这样的话,就是表示你的气质变了。
    他说“学至气质变,方是有功”,张载不是讲吗?“为学大益,在于自求变化气质”,所以说,哪里可以表现出来?从一个人的言谈是最快的。孔子不是讲吗?“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视、听、言、动,讲句老实话,因为我们看,别人不知道我们看了多少;听,听是受,接受嘛,别人也不知道。但是言、行这两个,为什么我们常常言行并举,你要看一个人品德如何,一定是看他的言、行,也就是看他的言语和举动。举动,没有花比较长的时间还看不到,最简单的就是你的谈吐嘛,所以为什么常常有面试,面试就是考你的谈吐,因为一般人,人家厉害的会面试的老师,有经验的面试老师,光光看你的谈吐,大概对你这个人的性格可以断个七八成,所以说,我们在修身的时候,讲话——我们不是早就讲过了吗?——一定要和缓,要稳定。这样,一个人讲话和缓、稳定,就代表他的心气是定的。也只有他心气定,没有把握的他不会讲,不知道的他也不会乱讲,表示这个人心境沉稳,所以说是比较可信的。所以说大家要记住,一定要把我们的谈吐讲到和缓,这样就是代表气质已经变好了。
    好,再来,我在这儿要跟大家讲,明道先生在下一条,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来学习。
    明道先生说圣人的怒,也就是圣人发脾气,不是圣人在发脾气,而是因为这件事情该发脾气,所以他发脾气。比如说,“舜之诛四凶,怒在四凶,舜何与焉?”他就说,比如说,舜,他之所以把那四大恶人给诛杀了,因为那四大恶人做了该诛杀的事,大舜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没有丝毫的私意夹杂在里头。
    因为“人有可怒之事而怒之,圣人之心本无怒也”,也就是那四大恶人做了可怒的事,所以他是按照因为你做了可怒的事,所以我来发怒。圣人的心本来没有发怒的,你做了该诛杀的事,所以我就把你给诛杀掉。
    这就好像我们的镜子一样,美丽的东西来,镜子照出来就是美丽嘛,丑陋的东西来,镜子照出来就丑陋,这个镜子哪里有特别的偏好呢?没有的。所以说,他在这儿要讲,我们人在修养的时候,比如说你发张三的脾气,你就不要对张三的脾气转到李四去,你会对张三发脾气就说明张三做了可恶的事,所以说你是对张三发脾气,人家李四又没有做可怒的事,你在跟李四发什么脾气?是吧?所以说,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这就是“不迁怒”,这样就很懂得义理了。
    所以说,圣人处理事情是,“物各付物”,该怎么处理我就怎么处理。所以,明道先生在这里讲,“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也就是说,君子他是来驾驭外物的,小人是被外物所驾驭,对不对?所以说,有人“见到可喜可怒之事,自家着一分陪奉他,此亦劳矣。”明明跟你无关,你也在那里跟人家瞎搞,何必如此呢?
    最后他讲,“圣人之心如止水”,也就是说圣人的心就像静止的水一样,水波不兴。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