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改过迁善克己复礼第三 之四:有德君子就像璞玉 遇到小人正是打磨自身的好机会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下一段。下一条是很重要的一条,大家看看。 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在《近思录》622条里头,朱熹跟吕祖谦,因为它叫“近思”,所以在北宋五位大儒,平时号称“北宋五子”,也就是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然后再加上邵雍,还有张载这五个人。大家要记住,北宋五子的核心其实就是两位程夫子。为什么?因为周敦颐就是两位程夫子的启蒙师,而张载就是两位程夫子的表叔,也是两位程夫子的学生。而邵雍呢?邵雍跟两位程夫子是同样住在洛阳的一个里,长达三十年以上。邵雍跟两位程夫子的父亲程珦是好朋友,然后跟程珦也就是老程子的两个儿子感情也好。邵雍要去世的时候,特别交代,我的墓志铭要由程颢来帮我写。 所以在这儿,程颢说“尧夫”——尧夫就是邵雍的字——他说,尧夫这个《诗经》解得好,他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家知道,这一段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来自于《诗经》里面的一句话——然后邵雍怎么解释呢?说“玉者温润之物,若将两块玉相磨,必磨不成。”这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那个玉,玉是温润的东西,是吧?温嘛,也就是玉它不是冰冷的,也不是灼热的,是温温的,而且滑润。他说玉是温润的东西,如果把两块璞玉来相磨,你怎么磨也磨不出美玉出来。美玉的标准是什么?美玉一定是光滑、温润,很滑的,是吧?他说,“须是得他个粗砺的物方磨得出”,也就是说你要磨一块璞玉,一定要找别座山那一种非常粗糙、坚硬的砺石来磨它,才能够磨出一块美玉来。这是《诗经》的本意,才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为你这座山是产美玉的,可见这座山的石块基本上也不会太过差劲,你要拿别座山的那种砺石来磨这块山的璞玉,才能够磨出美玉来。这是《诗经》的本意。 接着明道先生说“譬如君子与小人处”,也就是君子跟小人相处,“为小人侵陵,则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豫防。如此便道理出来。”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你一个有德君子,如果你跟有德君子两个人相处的话,你们两个品德都不错,怎么磨也很难磨得出圣人。你一定要与那一种气量狭隘的小人来跟君子相处,大家知道,小人都自私自利,是吧?那小跟人君子相处,常常就会欺负君子,那君子就懂得我怎么样退让,怎么样闪开他,怎么样修省自己,怎么样动心忍性,这样才能够增益其所不足。在这种情形之下,君子的德行不就更好了吗? 所以说,大家看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来是说你同样一座山的石头磨不出好玉。因为这个玉是温润的东西,一个有德君子就像一块璞玉一样,如果拿别的君子跟他相磋磨,你怎么样也磨不出一个圣人,所以说就像你要拿别座山那种很粗糙、坚硬的砺石来磨这块璞玉,这样才能够磨出美玉来一样。你也要找那种品德不好的小人,来跟有德君子相处,整天来欺负、来磨这个君子的脾气,磨他的个性,磨他懂得我如何退让、恐惧、修省自己,这样反而可以磨出圣人来。 所以我们以后如果碰到那种水平太差的人,你千万不要一下子就动气了,你看,你这样,又是犯了“客气胜义理”,又不能和柔宽缓。他告诉我们,在这时候怎么样?碰到水平太差的人,你就要先深深吸一口气,沉得住气来,说感谢上苍,派这个小人来磨炼我的脾气,让我早日能够成圣成贤。如果你抱着这个心态的话,碰到这种品德不好的小人,那正是我们成德、进德最快的机缘。 所以说朱熹在编撰《近思录》的时候,虽然由于编撰《近思录》这一本书的目的,是要鼓励我们,从我们周围贴近我们自己的事情来反省、检讨做起,对吧?所以说因为这样,邵雍,他作为《易经》数学派的高人,他一讲,动不动元会运世,一个元就相当十二万九千六百年那么久,太遥远了。所以因为这个原因,邵雍是北宋五位大儒里面,唯一没有被摘录的就是邵雍。但是,在这一条里头,朱熹借着明道的口,把邵雍的风采介绍出来了。这是《近思录》的一个亮点。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