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牟钟鉴:科举为中国培养了无数志士仁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牟钟鉴 参加讨论

    《专访牟钟鉴·古代儒家是怎么教化天下的》之二:科举为中国培养了无数志士仁人
    在其他方面,它是多领域的,通过隋代开始到唐代(开)科举,(攻读儒经成为风气)。
    科举制度我们曾经一度批得体无完肤,实际上不是。在古代,它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公正公开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后来有很多弊病,八股等等,鲁迅讲的“敲门砖”——把它利禄化。但是它不分出身,它能不使这个社会阶层固化,你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你十年寒窗,照样可以当状元。这是很重要的。所以西方的公务员制度是参考了我们的科举制度。
    因为有科举制度,你必须读经,你必须得学习儒家的思想。当然它有文学,各方面都有,但是“明经”这一科,你必须得读儒家的经典为主。有时候,不同朝代也强调老子,但主要是儒家的。到了元以后,就明确地以朱熹的《四书集注》——后来不仅有五经,还有四书了——《四书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本,这样普及性就很大了。这样的话,中国的士人,就是咱们所说的当时的知识分子,那都得很熟悉儒家的经典。当然也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因此,从汉代以后,经学就很发达。
    我认为儒学的核心是经学,基础是经学。而经学当然有训诂之学,就是专门注释,让你明白它的词句,怎么样去考证它的文献。还有一个义理,义理就是去发挥解说,这两方面实际上都是需要的。特别是义理的解释,你比如说程朱一种解释,讲这个天理,后来陆王心学又出来了——他们都是根据孔子孟子,特别是《孟子》、《大学》、《中庸》,根据这个来发挥,要强调个性,强调良知。
    这样的话,我觉得给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有一种精神的依托。而且在儒家的文化里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像孟子的大丈夫气概,像张载提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脍炙人口!一直到近代的革命家,很多人都解说他这种精神。还有像《周易》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张岱年先生认为这是中华精神的两个侧面,已经变成中华精神了。这是从精英层面来讲。
    主讲人简介:
    牟钟鉴,男,汉族,1939年生,山东烟台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出版学术专著:《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等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宗教与民族》集刊一、二、三辑,推动了民族宗教问题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