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格物穷理第三 之二:读书要抓大放小 不要纠缠细枝末节 好,所以,我们再来看下一条。 下一条,他说:“学者不泥文义者,又全背却远去”,也就是伊川他在这儿批评,说现在读书人如果不拘泥于文义,也就是说不拘泥于文字上的表面意义的话,又常常全部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去了,这是什么意思?他说,人,如果注重文义的话,常常就“滞泥不通”,“滞”就是“堵塞”,“泥”就是“拘泥”的意思。 他在这儿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像在《孟子》的《万章》里面问说,舜把这个仓库修好之后怎么了?把井挖好之后怎么了?大家知道,因为舜的父亲跟舜的弟弟一直想要害大舜,所以说舜的父亲就叫舜去修仓库,等舜在修仓库的时候,他爬到仓库的屋顶上面,就放了一把火,把仓库烧了,希望顺便把舜给烧死了。然后要舜去挖井,等舜到井底的时候,就把那个井口给盖起来,要把舜埋在井底里头。 孟子针对万章所问的这两件事情,只是答他一个大意,有的人就拘泥于文义上,就要去搞清楚,说舜被埋了之后,是怎么样从井底里面跑出来的?修好仓库之后,仓库起火了,他是怎么样从仓库的顶端爬下来的?伊川在批评,如果你要学,学这个的话,这叫做“徒费心力”,也就是你没有抓到重点。它说这里的重点就是说,有这一回事,但是舜不以为意。 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舜到底被埋在井底他怎么出来的,舜在仓库上的屋顶上被放火烧了,他怎么逃出来的?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去看电影就知道,有无穷多的可能嘛!我们这里又不是在演戏,对不对?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你要读要点,不要把你的心力放到这些枝节的事情上面去。所以,以这个做例子,说读书,你要抓大放小。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