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导读第二 之四:朱熹编纂《近思录》重新振兴儒学 而《近思录》其实就是新儒学的纲领。朱熹透过《近思录》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就是这样来的。所以《近思录》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曲折,你才知道,哦,原来《近思录》是这样来的! 它跟原始的儒学有继承,但也有区别。所继承的是什么?继承孔孟之道,凸显了《易传》、《中庸》、《大学》的重要性。我在这里随便举个例子给大家看,像《易传》,孔子作十翼,易传里面,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来自于《大象传》。所以在新儒学里头,《易传》就踏上了历史的舞台了。像《中庸》讲“诚”,“不诚无物”,这个都是讲“诚”来的。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四书》的称谓,只有《五经》,所以它是以孔孟思想为基础,凸显了《易传》、《中庸》、《大学》的重要性,其中《中庸》和《大学》是从《小戴礼记》里面的第31篇跟42篇抽出来的,31篇就是《中庸》,42篇就是《大学》。它用这样,然后吸收佛道两家的长处,熔铸而成,这就变成新儒学。 当《近思录》出来之后,当新儒学出来之后,你这个佛教道教的高人,如果没有来读新儒学的话,他就讲不过朱熹了。也就是说,透过朱熹的努力,儒学重新取得了主流的地位。佛、道都要重新来学习新儒学。朱熹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因为朱熹的这些努力,《近思录》其实就是这种努力的成果之一。大家知道,像《四书》,《四书》就是朱熹编的。也就是朱熹把从《小戴礼记》第31篇和42篇抽出来的《中庸》和《大学》,跟《论语》和《孟子》合在一起叫《四书》,《四书章句集注》可以说是朱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朱熹在这一点上,基本上也严格遵守了孔夫子的教诲,述而不作。比如说他整理《二程遗书》,这是不是述而不作?他整理《伊洛渊源录》是不是述而不作?他整理《近思录》,大家看看,《近思录》有14卷622条,没有一句话是朱熹自己的,是不是述而不作?他编了《四书》,还替它章句集注,是不是述而不作?但是朱熹就是在注解四书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意见给放进去了,在述而不作的条件之下,他透过注解经典,然后也顺便阐发自己的看法。 《近思录》(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你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看得出来,原来《近思录》还没出现之前,儒学是不断地遭到边缘化,已经摇摇欲坠了,经过朱熹把北宋这几位大儒融会贯通《五经》之后——讲句老实话,你要研读《近思录》,没有一点国学底子还是不太容易的,为什么?我把它做了一个统计,在《近思录》622条里头,你随便抽一条出来,常常引述两三部经典。像622条里头,我把它算了一下,总共引用四书五经的有550个地方以上,引用最多的就是《周易经传》,204个地方。第二多的就是《论语》,《论语》多少?121个地方。第三个是《孟子》,82个地方。也就是说《论语》跟《孟子》加起来才203个,都比《周易经传》还少一个。大家知道,伊川就讲了,“《论》《孟》既治”,那么“《六经》可不治而明”。大家懂这个意思吗?你只要把《论语》、《孟子》读好了,那么《六经》你不必去读也大概知道了。为什么?道理就是这样而已,难道除了这个还有其它的道理吗?不可能的——所以说,《近思录》事实上它就代表什么?它就代表把已经日渐被边缘化的儒学振兴起来。 它振兴的方法是什么?还是以孔孟思想为基础,但是它凸显了《易传》、《大学》、《中庸》的重要性,然后又萃取了佛道两家的长处,这样熔铸起来的就变成新儒学。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