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导读第三 之六:《近思录》为什么够格成为经典? 我们现在要读《近思录》,你就要有一个态度。什么态度?《近思录》它就是一部经典——大家常常在讲经典,但是我想应该还要跟大家讲一下到底什么是经典。 我常常会勉励一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记者:你下笔的时候一定要惜墨如金。你要写一个报道,你一定要对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尽你所能,充分掌握。然后在你下笔的时候,大概能看得出这件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所以我跟他们讲,你如果写出来的报道三个月后还经得起推敲,你就是一个称职的记者。如果你写的报道不到三天就不能看了,那我看没有报社愿意请你这种人来当记者了,对不对?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写的报道三年后还经得起推敲,那我可以告诉你,你绝对可以当一个称职的专业作家。为什么呢?如果你写的报道不到半年就不能看了,我问你,哪一家出版社敢出你的书?因为你的书还没有审批完已经不能看了,还有哪一家出版社敢给你出?如果你写的书,你写的东西,30年后还经得起推敲的话,那你已经可以列入文豪之林了。 什么叫做经典?所谓经典,就是经过300年后还能够看的就叫做经典。像《传习录》已经500多年了,像《近思录》800多年了,像《六祖坛经》已经1300多年了,像《孟子》2000多年了,《论语》2500多年了,《易经》3000多年了。《易经》是我最喜爱的经典,3000多年前的《易经》现在来看完全适用,你能不惊讶吗?就怕你不懂而已,要是你真懂的话,你不服得五体投地那才怪!所以我在这儿告诉大家,《近思录》就是经典! 我在前两集里面跟大家介绍过,说钱穆推荐了七部经典,要大家只要是读书人都一定要看的。哪七部?《论》、《孟》、《老》、《庄》、《坛经》、《近思录》跟《传习录》。那我跟大家特别讲到《近思录》这一本书就是承先启后。什么叫承先启后?《近思录》它代表的位置是什么?它就是把儒家——儒家代表了孔孟,也就《论语》、《孟子》都已经在里头了;道家就是《老》、《庄》,两本都在里头了;佛教的精华就在《坛经》里头,它把这些以孔孟思想为基础,又吸收了佛道两家的长处,不只这样而已,还特别凸显了《易传》、《中庸》和《大学》的重要性。它把这些熔铸起来,这就是《近思录》。 《近思录》(资料图 图源网络) 没有《近思录》的基础,你去读《传习录》,你自以为懂,其实是不懂的。很多人只读《传习录》,不读《近思录》,我可以告诉大家,那你读的《传习录》绝对是残缺不全的。为什么?很简单,阳明学的出发点就是朱子学,套一句阳明自己的话来讲,他说:“平生于朱子之说,如神明蓍龟,一旦与之背驰,心诚有所不忍。”你看看,王阳明自己讲的,说我一辈子对朱子的学说,是把它当作神明蓍龟那样来尊重它。当我的想法、我的见解只要跟它有所相背离的时候,我内心就非常非常地不忍。 阳明那时候看到学生拿起《四书章句集注》,在那里寻章摘句,说这里解释得不妥当,那里不妥当……阳明看到,一定是当场斥责,说批评朱夫子是老师的事,怎么轮得到你们这些小子在那里议论呢?他怎么跟他讲,你知道吗?他说我的心——要弘扬大道的心跟朱子都是一样的,我跟朱夫子会不一样,只因为涉及到为学的大头脑处、下手处,这不讲就会有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遗憾,所以我不得不讲。阳明一再讲,要是他讲得好的地方,一个字你都动不得。所以说我在这儿要告诉大家,朱子学就是阳明学的出发点,你如果没有好好把这个书读好,你光读《传习录》,就很容易出问题。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