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明德讲堂第十三期之七:周朝宽大仁厚待殷后裔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李山 参加讨论

    李山:周朝宽大仁厚待殷商后裔
    另外《诗经》里还有一首诗叫“有瞽有瞽,在周之庭。”瞎子艺人来到周庭,这些人——历代学者都说——是殷商人的艺术家。也就是说,注意,当《诗经》产生一个高潮,它的背后《诗经》出现,我们看到了一种东西,要注意的东西,殷商两个族群的隔阂的消失、相互的融合,大量的殷商比较先进的那种要素,那种在技术方面,青铜器制作方法,甚至在音乐制作方面,可能殷商是高于周人的,因为周人崛起得很快,殷商人有几百年的累积,这些东西被周人吸收了,甚至他的艺术家也来到了与祭祀周文王相关的建筑群里面来帮着制礼作乐。
    这种伟大的融合,伟大的碰撞,背后就有一种宽大的民族精神。当年《尚书·大传》里有一种说法,说周武王,周武王灭了殷商以后发现有那么多遗民,怎么办呢?问姜太公,姜太公说“杀”,杀一个少一个,问召公,召公说有罪的杀,无罪的咱们就别杀了,这两项决定,周武王都觉得有毛病,殷商在商纣王的领导下,人人有罪,都杀了吗?没罪的少,问周公旦,周公,周公说什么?无罪的不杀,有罪的也不杀,不但不杀,还要“各田其田,各宅其宅”,有田的种自己的田,有宅的住自己的宅子,不动。既然天下所有罪责,我们诛首恶,商纣王和他老婆已经被我们诛杀了,老百姓犯的错不问。据说《尚书·大传》说,周武王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爽然若觉天下之已定”。
    的确,种种迹象表明,周初对殷商遗民采取了宽大政策,为什么?如果杀起人来那就完蛋了。周家建国的时候人很少,周武王带了四万军队,按照五家出一丁的反推,他要远远低于殷商人群。所以,实行德行,这样的话,他实行了宽大政策以后,殷商人就敌对情绪慢慢消失,慢慢消失,到了一定时间,注意,两个人群相互融合,这在金文,在文献中有很多的记录,早期的殷商人在写金文的时候就保持东方人的习惯,当时到了中期以后,慢慢就消失了。甚至,我们看金文里面,有些人,在周王朝里边做了将军的都有。所以在这样一种民族融合的前提下,文化产生,经典的诞生,这是大背景。所以说,这些出土文献和地下考古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历史发生了什么。
    所以,这里边我们说《周颂》,你从《周颂》作品里看到了一种信息,我们不要再歧视它了,认为它是拍马作品,是祭鬼神作品,注意,31首《周颂》,真正祭鬼神的诗没几个。另外,是对鬼神的谄媚吗?《周颂》作品三十多首祭祀后稷,因为他为生民提供了粮食,祭祀周文王因为他有德行,武王的诗早期多,到了真正《诗经》产生的高峰时期,连武王他们都不大说。三十首《周颂》形成了一个中心的焦点,尚德行,所以颂歌唱给谁?先要看《周颂》的时候,我们先要有这么一根弦,你别瞎跟着说“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不是,它有序曲,有什么?有迎客曲,还有送客曲呢。送客写什么?写客人要走了,我们留住他,我们把他马拴起来,我们把他的那个车辖,就是车销子藏起来,不让他走。而这个“客”又是指殷商的百姓,抱歉,指的是殷商的贵族。所以这个习惯到今天后来我们说家里来客人,你总得挽留人家,我们还保存着。这就是一个传统,我们没有因为它是周贵族创造的就歧视它。
    所以这是第一点,我们说《诗经》代表了一种进步,这个经典产生本身就映现着一种进步,或者反过来说是一句话,只有是在进步到这个阶段,才能产生这样的经典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