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祖先如何在严冬里取暖?(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澎湃新闻 徐萧 参加讨论

    相比于火坑、温室等大型的供暖设备,方便小巧的熏炉、手炉、汤婆子等也是居家必备,尤其是对于手冷、脚冷星人来说。
    
    沈阳故宫青宁宫西炕构造原理(资料图 图源网络)
    熏炉就是白居易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中的“红炉”,又称“暖炉”,是用陶土或者铜铁制成的贮火暖具,亦可以用于熏香,如李清照的“瑞脑销金兽”。而安徽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的环链铜方炉则还具备了烧烤的功能,类似于一般人家的火盆。
    
    西晋青釉镂空三兽足熏炉(资料图 图源网络)
    
    唐代被中香炉(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还有一种球形的被中香炉,被设计成不论如何滚转,内部的炉口总是保持向上,因此可以睡觉时放在被中,而不必担心被烫伤。手炉则可以看成是熏炉的微缩版,炉外加罩,可以放在袖子里暖手。汤婆子是足炉的俗称,用锡或铜制成,内装热水,黄庭坚对此特别钟爱,“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显然是个脚冷星人。这三种可以直接接触皮肤,放在被子中的神器,无疑就是今日暖手宝、热水袋的鼻祖。
    
    明代脚炉(资料图 图源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