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老腔悄然兴起 无奈与危机 山寨老腔悄然兴起 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华阴老腔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现在的老腔班底平均年龄六十多岁。党安华说,为了让老腔有传承,华阴文化局每年都会安排老腔艺人体检,给他们发放补助。当地文化部门也在搜集整理老腔曲谱和剧本。同时,华阴市开办起老腔培训班。2009年,培训班招了第一批学员,有二十五六个人,“但年龄都偏大”。今年招了第一批学员,有59人,最年轻的二十多岁。党安华告诉记者:“现在能沉心静气学老腔的人并不多,特别是缺乏年轻人。年轻人不感兴趣的原因可能是不了解,没时间。开设培训班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传承和发扬老腔文化。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老腔,让这门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薪尽火传。” 随着知晓老腔的人逐渐增多,老腔获得广泛赞誉的同时,各地的山寨版老腔却在悄悄发展。据悉,目前在陕西西安、甘肃、山西等部分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老腔戏班纷纷兴起。党安华表示。“现在有很多老腔戏班,其实就是拿着华阴老腔艺人们的光碟,一招一式的模仿,然后进行演出。从传承的角度,我们不提倡,但我们也不能阻止,他们有热情,我们是肯定的,就是如何引导的问题。虽然传承普及是好事,但畸形发展就不好了。我们还是希望,老腔的传承能保持黄土朝天的那股原汁原味的劲儿。” 寻秦记——华阴老腔艺人苦寻传承人 华阴老腔艺人苦寻传承人 标签与创新 老腔被搬上了大银幕 老腔被搬上了大银幕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让人们知道了华阴老腔的存在,话剧《白鹿原》让观众对老腔有了面对面的了解,去年的电影《老腔》在银幕上生动再现老腔艺人的传奇人生,以及老腔艺术的文化传承。如今,谭维维与老腔的创新演绎,更是以不可挡的势头进入更多人们的视野…… 莽原渭水,华岳函关,飘雪的北风诉说着这里无尽的周秦汉唐。陕西这片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土地上还有很多未被外界所了解的传奇等待着后人去挖掘…… 转自丨“陕文仿文创研究院”微信公众号(ID:wenchuangyanjiuyuan)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