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明德讲堂》第六期之六:儒家性格十七大特点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朱杰人 参加讨论

    主讲嘉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先生。
    《明德讲堂》第六期之六:儒学为何能不绝如缕
    但是我刚才讲了,儒学虽然碰到了很多挫折,但是它命悬一线。所谓命悬一线就是还没有断,为什么这一线还没有断或者说是不绝如缕呢,为什么呢?儒学没有消失,一旦时机气候成熟它就会自然地生长,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一段时间持续了十几年的国学热、读经热,持续了几十年,而且现在是越来越热。为什么儒学命运那么地悲惨,但是它不绝如缕呢?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它有存在的土壤,它的土壤就是在民间在我们的草根,在老百姓的心中,它是我们民族生命的一种基因,深深扎根在我们的细胞里面,这就是儒学生存的一个土壤,它可以不表现出来,但一旦气候成熟它马上就表现出来,这是第一。
    第二,你有一个基因,有一个土壤,你还必须要有条件,没有条件你也不能够延续下去。而它的条件是什么呢?它的条件就是我们儒家的经典,儒家的文本,一直流传至今没有被破坏,一直保存到现在。所谓的十三经,所谓的四书五经,从十三经四书五经又衍生出来很多,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包括现在的家训还有一些蒙学读物等等。这些文本一直流传到现在,虽然经过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把这些所谓的儒家经典都烧掉,但是它没有被绝种,它还是在民间或是在图书馆里面被保存着。这是它能够不绝如缕的第二个原因,它有生存下去的条件。
    第三,就要讲到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我讲儒家。为什么儒学能延续下来呢?因为还有一批人,儒家这些人存在。有一些自觉地捍卫儒学传统的人,认真地建立儒学精神的人,有一批独立思考的人,比如像梁漱溟、陈寅恪、冯友兰、熊十力、马一浮等等这样一批人,和一批民间的学者和民间的知识分子,由于有了这样一批儒家的存在,虽然人很少,但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所以儒学割不断,它还是命悬一线,有一根线在维系着。
    
    孔子教学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好,刚才我讲了儒家因为有这样一批人儒学才能不断,那么什么是儒家呢?鲁哀公当年曾经问过孔子什么是儒,孔子告诉他,孔子对他解释什么是儒,告诉他儒家的性格是什么。他一共讲了十七条。这个十七条,记载在现在的《礼记》中间有一篇叫做《儒行篇》,“行”就是行动的行,这个字要读第四声读xìng,“行”就是性格的意思。孔子讲了十七条儒家的性格,儒家的性格十七条,我不能全部来讲,我举其中几条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比如他第一条讲儒家是怎么样修身自立的,他说儒者怀有宴席上的珍宝一样,儒者他怀有这样一些的珍宝,像一些珍宝一样的德行,等待着诸侯来聘用,儒者早起晚睡地努力地学习,等待着别人来咨询。儒者心里面怀着忠、信,等待着别人来荐举。儒者身体力行,等待着被录用,等待着你们来用他。这就是儒学的他们自己修身自立。
    第二条,儒者他的容貌举止是怎么样的呢?儒者不穿奇装异服,做事非常谨慎,在大事上面非常谦让,在小事上面也非常谦让。在处理大问题时候非常谨慎好像很害怕的样子,在处理小事的时候非常仔细,就像心里面很惭愧的样子。你要让他们去争权夺利有点困难,但是你要他们放弃什么,他们很容易去做。所以儒生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很柔弱的无能之辈一样。
    第四条是这么说的,他说:儒生不把金玉当宝贝,而把忠和信当成宝贝;他们不祈求土地,而把建立道义当做自己的土地;他们不追求财富,积聚财富,而是把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当做财富;请他们出来做官很难,因为他们不在乎高官厚禄,因为他们不在乎物质利诱、物质待遇所以很容易接受俸禄,但因为他们有操守所以很难去侍奉他们;不到适当的时候他们不出来,不是正义的事情他们就不合作,你不做正义的事情他们不和你合作;他们往往是先效力先做事,然后才领取你的俸禄。
    所以呢,第七条孔子又说,他说儒者把忠和信当做自己的铠甲和头盔,把礼义当作自己的盾牌,头上戴着仁去行动,怀抱着义去做事情,即使碰到暴政的迫害,他们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
    最后第十七条,孔子总结了这么一句话,儒者不会因为贫困而失态,也不会因为富贵而失节,不会因为君主的侮辱长官的指责,或者官吏的刁难而改变自己的节操,这就是儒。这就是儒家的性格,儒者的性格。
    本文为腾讯儒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