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琴道广大:上接茫茫太虚,下启红尘众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七弦古琴网 胡思琴 参加讨论

    文/胡思琴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修炼文化,儒、释、道三家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修炼自我,以达到对现实人生的超越,进入更高一层次的生命境界。在文学、美术、音乐、建筑、服饰、饮食、武术等等方面,无不贯穿着道的因素,中国人做人、做事都爱讲究一番道理、来历,所谓行行皆讲道,即此意也。
    
    古琴(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古琴可以用来娱乐,但却包容着更为广大的内涵空间,上接茫茫太虚,下启红尘众生。一个弹琴而不知琴道者就象作人而不明因果一样,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空耗光阴,徒为匠人而已;其对古琴终究是雾里看花,貌合神离,不得其门而入。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琴道呢?要明白这介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道?
    在道家的宇宙观里,道是宇宙运行的法则,是一切事物的本原,弥纶天地之间而无始无终、恒久不变,生命只有同化这种法则,才能获得终极的自由。所谓琴道,就笔者的理解,就是古琴及其音乐对宇宙大道的体现,他是古代圣贤或修道之人对宇宙、生命的正悟在古琴上的投射,或曰:古琴所体现的宇宙秩序观与生命价值观。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修炼的文化,琴道则是这种修炼文化在音乐上的集中体现,贯通三才、广大无边;其要旨在于:天人合一、正心诚意、慕道修德、超凡脱俗、清穆平和。
    历代琴人对琴道的实践概括的说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弹琴动机的正悟
    古人云:欲成其事,先正其心;鼓琴亦然,心不正,艺难精。先人学琴多为涵养道德,平和心境。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启悟我们的灵性,礼仪端正我们的行为,而乐则最终完善我们的品格,也是成就君子之德的最佳途径。可以说修习礼仪是一种自外的约束,研习音乐则是源自内心的主动同化大道,溶入与天地同一的和谐中去。
    孔子所论述的乐当然是指上古时代的雅乐,非为今人所理解的笼统的音乐,现代社会所流行的大部分音乐多为俗乐,充斥的都是俗情与迷狂,有的甚至是魔鬼的音乐。何为雅乐?雅者,正也,雅乐即天地之和在音乐上的呈现。其表现有庙堂之乐,那是礼赞神明,歌颂先圣的黄钟大吕、鸿篇巨章,大雅之乐;还有宫廷雅乐,现在已难得一闻;另一种就是君子用以修身的古琴音乐了,幽然独处、心游天地,千载而下,一脉独存。
    古贤制乐以教化众生,君子抚雅琴以参神明。琴之为用,大者可以沟通宇宙、摇荡风云,细者亦可调和神气,导人以善。人生是一场苦难的历程,也是一场寂寞的旅行。文人佳士、渔樵钓客,浮沉于宦海之间、笑傲于山水之曲,何以安顿不平之心?何以寄托烟霞之想?而古琴就是最好的伴侣。所以古人之弹琴非为市井凡夫之娱,乃以抑尘心以合于天道;非为求名利于人间,乃以寄远情以达于天听;非为泻一时之孤愤,乃以寄雅意以垂百代。
    二、对弹琴状态的省察
    现代的音乐演出多是一种表演艺术,渗入了许多商业的因素,失去了音乐本真的意味。而古人之弹琴则完全是对生命的体悟,或为参禅、或为净虑;或游心于太古、或传意于知音;或独乐于空山、或啸歌于仙馆。在这里,个体之心灵得以進入了更为广大的时空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古今一体、万物同流。
    弹琴实为心灵的修持,琴人须有一颗向道之心方能渐入堂奥,达于佳境。欲鼓琴则先须正襟危坐、收心澄虑,涵虚入静、尘机不起,然后方可扣琴入弦,宫商继响。心动而指应,指下而心往;心手合一、人琴相融,一弹再鼓、妙境横生;似白云游于太虚,幽兰生于空谷;人间之清景有穷,琴上之烟霞无限。
    琴为至清之物,不可以俗调入乐,不宜与败景为邻,所谓有所弹、有所不弹。古人之弹琴多选雅静之所,以期与自然相应。清风明月之下、花落鸟啼之时,深宅静室之中、三五知己之间皆能触景以会心、感时以为吟,下指则风云自生,曲尽则四下无声。此中之妙,难与外人道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