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明德讲堂第六期之十:儒家价值观遭巨大误解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朱杰人 参加讨论

    主讲嘉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先生。
    《明德讲堂》第六期之十:重新审视儒家的价值观
    我们怎么样跳出历史的局限性来重新审视儒家的价值观呢?我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告诉大家,我们以前为什么要批判它?其实我们不理解,我们错误地理解了它。
    
    朱子所说“存天理灭人欲”一直遭批判(资料图 图源网络)
    比如,宋明儒学中间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一直被批判,认为这句话是禁欲主义。什么叫“存天理灭人欲”呢?一直在被批判,直到现在都还有人在批判,但是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告诉我们的是要灭人欲。什么是人欲呢?“人欲”在它的话语体系里面,它有非常清晰的界限。所谓“人欲”不是指人的欲望,而是指人过度的欲望叫做人欲。比如朱子就讲过,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这就是人欲。再比如,他说,我们父母爱自己的孩子,爱之无穷,他说我们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天理,但是爱之无穷,而一定要让他如何如何,那么这就是人欲了。所以“饥而食,温而饮”这是天理,我们饿了要吃东西,渴了要喝水,这是天理。“昼而作,夜而息”,白天我们工作劳作,晚上我们休息,这是天理。但是如果你走过分了,那么这就是人欲了。
    所以大家想想看,我们现在人类的各种罪恶,比如贪污、比如盗窃、比如战争,比如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哪一样不是人欲造成的呢?美国的有一位教授写了一本书叫做《幸福为什么买不到》,他在这书里面就指出物质主义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什么是物质主义呀?就是人欲,就是人过度的欲望,这就是人欲。所以我们如果正确地理解了存天理灭人欲,我们就可以知道它其实是一个完全正确的一种价值观。如果知道了“存天理灭人欲”,那些贪官要在贪的时候就要想一想,我想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大家都知道的,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也是一直被批判的,什么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批判得非常厉害。这句话是孟子讲的,这句话的意思呢他是这么说的?他说,有三种情况是不孝的。哪三种情况呢?第一,就是陷父母于不义,你的行为陷你的父母于不义,这是第一个不孝,那是你对父母的不孝。第二,你不能够供养你的父母,这是第二个不孝。这两点大家都能接受吧?你把父母陷于不义不用说了,你不能供养父母,你是不孝啊。请大家想一想看,现在我们有多少啃老族啊?这些啃老族不是不孝吗?我们的先人早就讲了,这是不孝,第二个不孝。那么第三个不孝是什么呢?他是这么说的,他说,“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就是说,男人不娶妻子,女人不嫁人,结了婚以后又不生孩子,把祖先的根苗断绝了,这是最大的不孝,这是无后,造成整个你这个家族无后了,这是最大的不孝。这句话一直受批判,到现在很多人讲起这句话还是很不屑地认为这句话应该是受批判的。但是这句话是应该受批判的吗?
    我给大家介绍两个社会调查的结论,一项调查是针对上海等五个城市的一个社会调查,这个调查显示近四成的女性不愿意生育,不愿意生育的理由有四个,健康原因占了3%,经济住房的原因占了37%,因为工作要学习所以我不生孩子占了25%,为了轻松地过生活占了15.6%,这是一个调查。第二个调查,国家计生委今年的5月14号,发布了一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这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里面告诉我们,中国人现在的户均人数,就是每一户的平均人数,从1990年的3.96人,2010年到了3.10人,2012年到了3.02人,户均人数逐年下降,到了2012年只有3.02人,我想如果13年它没有统计,13年这个数字恐怕还要低。还有他统计了单人户和双人户。单人户和双人户2000年的时候占到了整个国家户数的四分之一,2010年达到了1.61户占到了40%,2010年30岁以上未婚人口中,43.2%的人是独居的,在城市中间这个数字达到了45.4%。
    那么怎么来看这个问题呢?我还是举一个例子来看。前年,我们国家公布了一个法律,这个法律要求子女要经常回家去看望父母,常回家看看父母被入法了,为了这个事情电视台做了一次街头采访,一群大爷大娘在一起嘻嘻哈哈地玩,很高兴,记者就上去问一个老大爷,他说现在规定子女要经常回来看你们,进入法律了,不回来看你们犯法了,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这个老大爷嘻嘻哈哈地很高兴,突然听到了这个话以后,突然脸板下来了,他说不回家看我们犯什么法,30岁了还不结婚才犯法,应该要判刑。这就是我们民众,我们的老百姓,他们来看这个问题,我们的民众来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不是什么封建思想,更不是什么重男轻女,这个问题是讲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不对呀?我们如果都不结婚都不生孩子,人类如何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所以像这些问题,我们如果不是正确地去理解它,那么我们就会人云亦云,我们就会错误地去理解,甚至于觉得这是一种落后的思想。
    再比如关于仁,关于仁的问题。仁是儒家伦理和价值观中间最核心的观念,仁者,儒家称你为仁者,是儒家心目中人性、人格、人品的一个最高的境界。
    但是什么是仁呢?我们现在一般的理解都说仁者爱人,都认为仁就是讲爱。当然,仁一定是讲爱,但是仁它更重要的更核心的含义,现在我们其实并不理解。仁的真正的大义是什么呢?“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这叫做仁,仁就是与天地万物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体之心,就是说要把自己融入天地、大自然,融入万物社会民众,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要善待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人、动物、植物等等等等。
    关于仁,宋代有一个理学家叫张载,他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西铭》,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地好,这篇文章就把所谓的仁讲得非常地到位了。下面我把《西铭》翻译成现代汉语,白话文我念给大家听一听,上天是我们的父亲,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每个人是多么渺小地生活在这天地之间啊。天地之气造就了我们的肉体,天地之精神孕育了我们的秉性,天下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手足同胞,天下万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的领袖就像是我们的父母生下的大儿子,我们现在不是老百姓叫习近平叫“习大大”,这句话怎么来的?就这里来的。他是我们父母生下的大儿子,为什么大儿子叫习大大?因为他要承担最重要的责任嘛。我们的领袖就像是我们父母生下的大儿子,首先他官员就是我们这个家的管理人员;我们要尊重年岁大的人,就像尊重自己家里的老人一样;我们要爱护孤独弱小的人就像爱护自己家的孩子一样;世上那些生病或残疾的人,世上那些没有兄弟姐妹的人,没有子女的人,失去了妻子的男人死去了丈夫的女人,都是生活在艰难困苦中而无处求助的我的亲兄弟啊,我们要时时地关爱他们,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他们,使他们快乐而没有忧愁,这才是对天地父母的大孝啊。如果我能享受到人生的富贵和幸福,这是上天赐给我的恩惠,使我的生命厚实而有力,为的是让我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如果我生活在贫困和忧患之中,这是上天在砥砺我的节操锻炼我的意志,为的是让我有能力去成就自己的功业,活着我就要顺应天地之大道而行,死了我也就身心安宁了。
    请大家想一想这是多么一种博大的胸怀,这就是仁。但我们以前理解过什么是仁吗?仁难道就是简单的“爱人”吗?不是,仁是爱人,但它绝对不是简单的“爱人”,而以前我们对它的理解是多么地肤浅。所以我们今天对待儒家的价值观,我们不能抛弃要继承,我们要对儒家的价值观继承,并且进行重新地诠释,我们要肯定和坚守儒家价值观的基本的精神,比如天理、人欲,我们要赋予它新的含义,比如忠和孝。我们要发掘它深刻的隐而不显的内涵,比如不孝有三、比如仁、比如天人合一、比如男女有别、比如三纲五常等等等等。
    当然我们讲我们要坚持儒家价值观不是复古,我们而是要与时俱进,比如关于儒家价值观中间讲到的礼的运用,比如婚礼、冠礼、祭礼、丧礼,包括开学的时候我们要进行释菜礼——开学典礼,古代叫“释菜礼”,现在又有人把它叫做敬师礼。所以我们对这些礼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造,让它适合于我们当今的社会,就像我改造了婚礼一样,改造成功了以后就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它接受它,所以我们不是复古而是要与时俱进,所以我们要树立文化主体的意识,我们要自觉意识到传统是不可割断的。
    传统是群体记忆,失去记忆的人是盲目的;传统是文化,失去文化的民族是野蛮的;传统是精神,失去精神的民众是愚昧的。所以我们要有这种文化的自觉,同时我们要破除文化的虚无主义,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崇洋媚外,更不能全盘西化,这就是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但是要相信自己的文化,进而融化外来文化。就像佛教,佛教是外来文化,但是经过我们儒家改造以后它成为我们中国的文化,我们讲今天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讲中国的道路我们讲中国梦,其实都是要坚守我们的文化自信,要相信自己的文化,同时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
    中国的文化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独特在哪里呢?它是一种人文主义,而西方的文化它是一种科学主义,所以中国的文化恰恰可以去补西方文化的不足。所以这一点我觉得正是我们今天坚守自己的文化,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觉所必须明了的。
    同时,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弘扬儒家的价值观,必须把儒学从书斋里、从文本书本从课堂里面解放出来,让它走向民间,让它落地,我想这样就可以达到我们文化复兴的目的。总而言之,今天我们国家的强盛、经济的发展,我们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的建立,所以我认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应该是时候了。谢谢大家!
    本文为腾讯儒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