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诗经·汉广》:距离产生美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光明网 曹雅欣 参加讨论

    文/曹雅欣
    《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广》画家·于水
    白话译文
    南方有树高又长,不可歇息有荫凉。汉水有位游泳女,我要追求没希望。
    好比汉水宽又宽,不能游过登那方。好比江水长又长,划着筏子难来往。
    杂柴乱草长得高,砍下荆条当烛烧。有朝这人要嫁我,接她把马喂喂饱。
    好比汉水宽又宽,不能游过登那方。好比江水长又长,划着筏子难来往。
    杂柴乱草长得高,割下蒌蒿当烛烧。有朝这人要嫁我,先把骏马喂喂饱。
    好比汉水宽又宽,不能游过登那方。好比江水长又长,划着筏子难来往。
    文化解读
    (一)尊重距离
    《诗经》里的篇章名称,大多是取其开篇中的一词作为诗名,并无特别的点题之意。如《关雎》取篇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词语,《卷耳》取篇首“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中的词汇,《桃夭》取篇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字词。这些诗篇,诗名还只是一种单纯的指代,不像后世文赋的题目往往在揭示主要内容,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赤壁赋》等等,题目本身就具备思想感情的透露,这也从侧面显示出了文学的发展和成熟。
    而在文学艺术尚未发展完备的先秦“诗三百”时代,一篇同样简单选取第一段句子中词汇命名的《汉广》,题目却并非仅是一个单纯的指代符号。“汉广”这个名字,它同时也总结出了整篇诗意,就是“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汉水如此宽广,令人无法度过。“汉广”这个词表达的,是一种无法逾越的距离。
    所以《汉广》这首诗主题诉说的,就是距离。
    汉水的太过宽广使心中佳人也被隔离得分外遥远,“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在汉水上有位出游的女子,是我求慕不来的,我与她之间的距离,如同这汉水之广,是无法跨越的。
    《汉广》,不是简单地仅说汉水之广,而是以“汉之广矣”作为诗的起兴,以水河漫漫的虚指,诉说距离遥遥的实情。
    “汉广”,似乎只是在隔着江河的距离看那佳人,其实,也许更是隔着身份的距离、隔着年龄的距离、隔着家族的距离、甚至是隔着生死的距离看心中的那个人。
    这样遥不可及的距离,使人格外心灰意冷吗?不,如果读《汉广》只读出心伤和沮丧,就实在是单薄了这支咏叹调那悠长的韵味。《汉广》这首诗,其实传达了古人对待“距离”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叫做尊重。
    距离,让再热切的情也无法冲动,距离,带给了人时间和空间上的足够思量。而谨慎过后的依旧坚持,才显示出对“距离”的充分接纳与敬重。因为不易,所以不弃,因为不可得,所以不可忘。因此《汉广》面对“距离”时的感情,绝非怨天尤人、怨声载道,在这慎重的仰望里,《汉广》懂得的,是尊重世间必然存在的距离。
    正因古人体尝到的距离感太强烈了,反而生出一种从容坚定,使距离之中生发的情意绵长隽永。古人无法靠电脑、手机令联系无所不在,他们要在各自不成眠的夜里细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距离远了,反而生出“晓镜但愁云鬓改”那般宁肯一夜白头也不离不弃、以心传神的专注;古人无法靠飞机、汽车使翻山越岭畅通无阻,他们要长年在人生奋斗的路上“独在异乡为异客”,而故乡远了,家中的亲朋好友、记忆里的童年净土会让人倍加珍护,所以才会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那样绝不愧对故土家园的洁身自好。距离,有时候教会了人不草率。
    
    古人体尝到的距离感太强烈了,反而生出一种从容坚定
    尊重过后,对待“距离”,是要以赤诚之心、去对抗无力之举。即使是相思难聚、即使是有家难回、即使是人力不可回天,但是对这份“距离”只了然、不埋怨,是对自身、对对方都给予的一份敬重。有些距离或许无法挑战成功,但也从未输过。就像王维保持“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自重,他虽未能回乡团聚,可他已赢过了万水千山。
    “距离”化成了一道敬意,让人与那目标之间,需要一步一步认真走完。纵不能至,也存着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彼此互敬。
    如《汉广》里曾在汉水之畔遥望彼岸的那个人,他永远会记得,有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女子,令他思慕至深。而这份深刻,正是距离带给他的。即使多年后,他也会对自己曾经的这份心意肃然起敬,因为他在不可跨越的距离面前依然用情用心到一丝不苟。
    距离的缓慢而悠长,是给生命态度的一份洗礼,扭转了当一切太容易获得时,那些不负责任的匆忙与善变。
    (二)不可而可
    每一首诗,都会有它灵魂性的诗眼,一首《汉广》,最意味悠长、最不能释怀之处,其实就是一句“不可”——“不可休思”、“不可求思”、“不可泳思”、“不可方思”。
    虽然有高耸的树木,但是不可在其下休憩,就像虽有理想的靠山与港湾,但生命却不可停驻依靠;
    虽然有那出游汉水的女子令自己心之所动、魂之所归,但是却不可求娶,就像寻寻觅觅之后,有些缘总是无份,有些遇见总是枉然;
    汉水是如此宽广,令人不可登渡彼岸,就像两人的距离如此之遥,不可走近牵你的手,不可走进彼此的生活;
    江水是如此漫长,使人不可乘筏渡过,就像思念如此深重、前路如此茫然,而不可有丝毫办法助自己渡此心劫。
    不可,就代表着永远走不到结局,甚至从来没有过开始,因为那“距离”让人无可下手。
    
    在《汉广》的不可为、不可得里,最难得的,是抱有不埋怨的心态
    而在《汉广》的不可为、不可得里,最难得的,是抱有不埋怨的心态——对于命运不责怪,对于失落不迁怒。读《汉广》,或许能读出无奈、读出叹息,但绝不会读出恼恨、不平、焦躁、抱怨。深深向往而不抱怨,这正是《汉广》用循环往复的一遍遍咏唱,反复强调传达出的最可贵精神。
    人生只要有所追求,就说明当下与那目标是存在距离的,无论追求的对象是人、是物、是理想、是事业、还是爱情……那么站在距离的出发点上,就应抱以无怨无悔、无忧无惧的心态: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以最好的可能为目标,以最坏的结果为前提。而后:幸,亦乐;不幸,亦乐。
    能接纳“不可”的现实结果,才能懂得“可有可无”的心理妙处,才能在“不可为”的状态里,就实现了“可为”的乐趣。
    就像《汉广》中的男子,他爱过、他梦过、他追寻过,他就已经经历了一次完整的体验,已经在投入的过程中同时拥有了收获。体验本身,就是一次耕耘与收获。未能结出果实的土地,经历了浇灌与培植,也与未曾开垦的荒地有了本质的不同。
    只要无悔,就是值得。纵然无果,也是修行。
    再吟一遍《汉广》吧,它是如此意味深长。《汉广》里的男子,用如叹息在耳的、一遍遍回绕反复的深情,传达着一种普世真理:距离产生美。因为隔江隔水的遥远、因为身份地位的悬殊、因为梦想现实的落差……使得,那女子,不仅是人,还是神;那理想,不仅是真,还是梦;那追逐,不仅是爱,还是未来。距离让人看不清楚,距离让人无限遐想,距离让人怀恋终生。
    终生有梦,不可忘也不可灭;遐想有美,不可得亦不可失。不可,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成全,成全了距离之下的双方,用朦胧的“好”来善意相对,而从不曾用真实的痛来彼此伤害。
    因此,《汉广》的吟唱,是进入了一种梦幻的状态,那是一种不愿醒来的沉醉,醉倒在河岸,对彼岸深深向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