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古诗词中的七夕:爱情与乞巧是永恒主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南山诗社 秦中慧 林加 参加讨论

    吟唱/秦中慧 策划/林加
    曲调:哥仔调(林加改编) 曲谱来源:南山诗社
    一个宫廷贵妇的七夕节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在我小的时候,“七夕”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在那个时候,农历的七月十五比较有名,因为这一天是“鬼门大开”的“中元节”。总记得长辈们说:“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十五鬼门关。”从初一到十五的晚上都是“鬼”比较活跃的时间,所以不适合“夜游”。自然,我是不怎么熟悉“七夕”了,因为它是七月初七的晚上。可是,十多年后的今天,还不到“七夕”,七夕节的氛围就已经浸染了周围的一切,白天或夜晚,现实或网络,仿佛不过“七夕”,我就落伍了。当然,这样浓厚的“七夕”氛围,早已经冲淡了所谓的“鬼门开关”。众所周知,七夕节由来已久。那么,在唐诗宋词中,七夕节又是怎样一番景况呢?
    杜牧似乎对节日情有独钟。《清明》唱出了清明节该有的悲伤和悲伤之余的清丽,而《秋夕》似乎在悲伤之余,也仅有寂寞和无奈罢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第一句:冷
    首句“银烛秋光冷画屏”,关键在“冷”字。七夕夜晚,精美烛火映出的光辉,冷冷地洒在雕画精美的屏风上。所以在吟唱时,“秋光”和“冷”字,应带有冷清寥落的悲伤。至于为何,需结合后文。
    二、第二句:流
    第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写的是冷清寂寥的女主人公,拿着手中轻罗团扇去扑捉夜里飞动的萤火虫。所以吟唱此句时,带有一丝灵动和跳跃,唱出一个女性追逐萤火虫的灵动。可是表面看似在欣喜地扑追萤火虫,实则是孤寂和无聊的表现。七夕佳节,本该与心爱之人在一起,她却只能在这里扑追萤火虫。
    三、第三句:凉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追罢流萤,卧坐床上,看着秋夜里如水夜色。吟唱时需要注意“夜”“色”二字是仄声字,所以稍微短促一点,给原本平绵的曲调带来一点不同。而诠释情感的则是“凉”字,此处“凉”与首句“冷”相呼应。追完流萤一闲下来,就又开始感受到一人的孤独了。所以在吟唱时“凉”也突然低了下来。
    四、第四句:悲
    第四句“卧看牵牛织女星”,看着凉如水的夜色,同时看着银河两岸,遥遥相望的牵牛织女星。吟唱时,“卧看牵牛”是逐渐变强的,而“织女星”变弱,这是为何?因为牵牛织女星,勾起了女主人公关于牛郎织女故事的记忆。想着牛郎织女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是悲伤的,就如同自己一样。然而,牛郎织女尽管悲情,却能够在七夕节相聚。反观自己,却无法实现相聚的愿望。所以比起悲情的牛郎织女,自己比他们更可怜。所以前文的“冷”和“凉”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牵牛”高上去的音调,恰似对心爱之人的呼唤和期盼,是充满希望的。然而转念一想,自己根本不可能如愿以偿,所以“织女星”时,自己只好低头自伤了。
    七夕节俗:乞巧与爱情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七夕与乞巧
    杜牧的《秋夕》反映了古代七夕节的一个活动——观星。在秦观的《鹊桥仙》中,则有更多关于七夕节活动的内容。
    我们熟悉这首词,往往是因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其实这首词的其他内容,也十分有趣。我们知道七夕节,在古代又被叫作“乞巧节”,是女子们乞巧的日子。乞巧,乞求智巧。那么何为智巧?在这里我认为,七夕乞巧的“巧”包含两个方面。因为古文记载乞巧不成功,则为“拙”,可见“巧”与“拙”相对。所以“巧”,一方面指心智上的巧,也就是机灵聪明;另一方面指手巧。所以这里的巧也就是心灵手巧。
    “纤云弄巧”,咋一看是在说纤薄的云在空中变幻。其实结合“乞巧”的习俗可知,这句话反映的是,七夕夜晚,女子们相聚“观云乞巧”的习俗。观云乞巧是指通过观看云彩的聚散变幻,来卜测自己是否能得到巧。所以原文才会用“弄”字,用“弄”来表现云变化背后是有某种意图的。
    说到“乞巧”,在唐宋时期,乞巧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比如穿针乞巧,喜蛛乞巧等。穿针乞巧,是指七夕夜里,女子们将预先准备好的针线拿出来,趁着月光穿针引线,在一定时间内谁穿的针线越多,谁得到的巧就会越多。喜蛛乞巧,是指女子们将蜘蛛放进一个筒子里,一段时间后打开筒子或者盒子,如果蜘蛛织的密,则巧多;稀疏,巧就少。不论是穿针还是蛛网,这些活动都和女子的女红有关。所以她们乞巧,是在祈求手巧,能够有好的女红手艺。
    七夕与爱情
    “飞星传恨”,结合后文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具体故事就不赘述了),可知说的便是与《秋夕》所说的“七夕观星”有关。七夕观星,则主要与七夕节的“爱情”主题有关。飞星所传递的“恨”,到底是牛郎织女不能在一起的遗憾思念,还是凡间千万人相爱却不能相守的遗憾和思念呢?我想二者皆有。“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面上看是说即使七夕不能在一起,但是相爱的人不在乎这一朝一夕的相聚,来日方长。这都是不能相聚的无奈与自我安慰。这一刻的秦观,恰似东坡,也算是他苏门的一点“血脉”。
    小结
    总的来说,七夕节有两个主题,一个是乞巧,一个是爱情。乞巧的习俗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不知道这与女子们日益降低的女红技术有没有关?然而在宋朝,商家甚至会有所谓的乞巧市,专门卖乞巧物品,举行乞巧活动(可见《东京梦华录》等宋代民俗典籍);然而,乞巧节的另一个主题——爱情,却在我们今天的世界里大放光彩,这也算是历史留给我们今天的一笔财富咯!不过,我们在庆幸鹊桥促成相爱之人的美事时,莫忘了思考为何诗词作品里,大凡与七夕有关的诗词,多是“伤离别、悲相离”?
    (本文经南山诗社授权转载。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山诗社成立于2007年4月2日,是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吟唱的学生社团,社名“南山”出自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