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如说儒第十三讲之一:读书人最基本的本分 我们今天来讲《论语》的第五篇《公冶长篇》。 第五篇表面看起来是在讲孔子对他的学生、对当时的闻人——有名的人、对古人做出的评价,但实际上这篇的根本的核心其实是孔子在讲他的性命之道。当然性命之道是儒家最精深的学问,《论语》毕竟它不是经,所以它对于性命之道的涉及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推演,还是可以感受到孔子的一些基本的立场。 一般来说,我们讲性和命,今天我们连在一起说,已经把它当成一个概念了,说你性命堪虞,性命不保。有一位学者叫刘小枫,他在中山大学教书的时候,当时他就办了一个讲座,叫《哲学与性命》。结果呢,学生挤得满满的,他说我今天讲的题目实际上不是这个题目,被哲学系的老师们把我题目给改了,我原来的题目叫《哲学与性命堪忧》,他就讲搞哲学做得特别地深了以后,有可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刘小枫先生所讲的性命就是今天我们口语当中所说的性命,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性命”,这两个是两个词放在一起说的,性是性,命是命,就像计算机一样,性是硬件,命是软件。上天赋予人的禀赋,一个人所拥有的资质,比如他身体情况是怎么样,他是壮硕还是瘦弱,他是聪明还是愚笨,他是情感丰富还是性情凉薄,这个叫做“性”。而“命”呢,是指他在这个社会之上,他所获得的成就,他所受到的对待,这个叫做“命”。孔子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认为,“命”这个东西是上天所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善修自己的“性”,从而来改变自己的命。所以儒家的一个基本立场叫做信命而不认命,我相信有天命,但是又不肯屈从于天命。这是在当时非常通达、非常进步的一种思想。你不能用今天的无神论的思想去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 我们来看第一章。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公冶长是孔子的一个学生,他曾经因为邦国无道被冤枉,成了一个囚徒,“缧绁”本来是指绑这个囚犯的刑具,这里面就是指他成为了一个囚徒。但是孔子认为,尽管是他成为一个囚徒,这个不是他的罪,这是这个国家出了问题,这个体制出了问题。他成为了一个囚徒,恰恰说明他品德高尚,恰恰说明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因此,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也就是说公冶长成为了孔子的“令袒”。我们中国古人对于一些亲戚关系都有非常好的称呼,称呼别人的女婿叫做“令袒”,它出自于一个著名的典故,就是当时王羲之他们王家在当时是大族、望族,结果呢另一个望族谢家就要来挑女婿,王家的人都要来看,结果只有王羲之呢他袒露着肚子躺在东边的床上在那里高卧,特别地有风度,特别地潇洒,不拘一格,结果对方来看的人就说我就找他了,所以说叫“东床快婿”,袒着肚子的快婿,所以叫“令袒”,“令”是美好的意思。 下面还有一个对比: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是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南宫縚,孔子称赞他邦国有道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能够为国家所用,能够建立功业,能够出仕;在邦国无道,所谓的乱邦、危邦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他又能够保全自己,不会招致杀戮,不会招致缧绁之事,这个“戮”指的是被抓起来,把他当成了囚徒。所以孔子也称赞他的品格,把自己的亡兄孟皮——孔子有个哥哥叫孟皮——的女儿嫁给了南宫縚。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他开始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九个女儿,后来因为中国古人比较重视子嗣的存衍问题,这一点当然是中国文化当中我认为是非常不好的地方,就是重男轻女。所以就又娶了一个妾,娶了一个妾生了个儿子就是孟皮,结果孟皮有小儿麻痹症,腿不好,“不良于行”。于是,他又娶了颜征在,也就是孔子的母亲,生了孔子。在孔子收南宫縚做学生的时候,看中了南宫縚的时候,孟皮已经去世了,所以孔子就做主张,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宫縚。 前人关于这段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这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孔子同时认同公冶长和南宫縚,因此分别把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的侄女嫁给这两个人,无容轩轾,没有分别。另一种说法是认为,孔子的心目中,究竟认为谁更贤德的问题。这涉及到孔子认为给自己的女儿找一个好归宿更加重要,还是给自己的侄女找一个更好的归宿更加重要?当然有各家不同的说法。 我个人的看法,我是认为,孔子认为在公冶长和南宫縚之间,南宫縚是更加贤德的,是孔子更加称许的一种人格,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在下文都可以找到内在的佐证。我们就会发现,孔子追求的是一种韧性的战斗:邦有道的时候,我们就出来做官,就出来为民请命,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邦无道的时候,那么你就要韬光养晦,干什么呢?传承文化。因为一个时代它坏,可能是因为体制的坏,可能是因为一个统治者个人的坏,也有可能是因为整个文化坏掉了。体制的坏和一个统治者的坏都是暂时的,但是一个文化要是坏掉了,那就没救了。所以一个国家可以亡,天下不能亡,如果天下也就说文化亡了,那就是率兽食人。因此孔子虽然认同公冶长这种为民请命、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个人推测公冶长之所以在缧绁之中,之所以去做了囚犯,是因为他去反抗暴政,那么他去为民请命。而南宫縚,他是能够做到保全自己,他做到在国家有道的时候,就能做得很好,国家无道的时候他又能够很好地保全自己去传承文化。这个不是孔子的世故,而是孔子更加看中一个读书人本分是传承文化,你如果说做不到去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做不到去做一个好官,那么你至少要做到传承文化,这个是读书人的一个最基本的本分。因此我认为,在孔子的心目中南宫縚是高于公冶长的。 那么这又涉及到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是由己及人、由亲及疏这样一种差等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道理上来讲,我们说自己的女儿肯定要比侄女更亲,孔子应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南宫縚,而把侄女嫁给公冶长,为什么会这样?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孔子的哥哥孟皮当时已经去世了,所以孔子有一种受孟皮之托去抚恤孟皮的孤女的这样的一种责任,所以这其中有一种道义在其内。这种道义就会高于一般所讲的亲疏之别,因此孔子在两个都是贤人,两个都是贤弟子之间,他把侄女嫁给了更贤的南宫縚,把女儿嫁给了稍次的公冶长。 (作者:徐晋如)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