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如说儒》第十二讲之五:做到仁其实并不难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是一个诗人的性格,在《论语》当中,你经常可以读到孔子说一些过头话,说一些意思不是那么地完整,不是那么地滴水不漏,但是却虎虎生气充满了性情的这些话。这段话同样如此。 他一上来就否定好像他的弟子,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难道这其中就没有孔子看得上的人吗?不是,孔子这里面是悬出一个高阁,勉励弟子们要更加努力,所以他才用这样充满感情的话,看似抱怨实为鼓励的话。他说,我没有见到那些真心的打内心里面去喜好心之全德的人,憎恶不符合仁这样的一个品格的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你懂得了它,你没有打心眼里面去喜爱、热爱它,这样的人,更加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仁德的追求,对心之全德的追求同样如此,真心地喜爱热爱心之全德,一心就是要追求品格的完成的这样的人,“无以尚之”就是无以加之,无以增之,没有什么再可以来对他加以更好的一个称颂了。 而那些自觉地跟不仁的行为划清界线的人——“恶不仁者”,他们在追求心之全德的时候,这个“其为仁矣”的“为”是一个动词,就跟为富不仁的“为”是一个意思。古人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这样的人呢,他“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不要让那些不好的品性加到自己身上来,这其实也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有了这种自我约束,他虽然比不上那些打心眼里面追求品格完善这样的学者,来得更好,但是他们在外在的表现上其实是差不多的。如果我们跟前面的结合起来看的话,“好仁者”,就是安仁的仁者,恶不仁者呢,就是利人的智者。 孔子下面还是说的很过头的话:有谁能够,他哪怕用一天的时间全心全力地去追求心之全德,其实这件事情,孔子说并不难以做到,它并不是你的力量不够,并不是你的能力不够,你的天分条件不足,大概也有吧,我只是未曾见到而已。 所以这段话呢,一开始说得很斩钉截铁,到后来又委婉含蓄,所以我认为这段话是非常明显的,它不是一种嫉恶之辞,它是勉励之辞,他是通过说过头话吸引学生的注意,下面再来循循善诱,说你假如能用一天的时间来追求心之全德,你不要怕自己的能力不足,你一定能做到的。有没有能力不足的人?老师也不知道,可能有,只是我没有见到。所以你看他的这种语气,从一开始的峻急,到后来的舒缓,从文章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 所以这个是从辞章的角度去解释。现在很多的学者他们在研究古籍的时候,光是从训诂,光是从义理的角度去入手,往往很难得其真趣,就在于辞章之学的欠缺。桐城学派提出来义理、考据、辞章,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作者:徐晋如)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