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如说儒第十三讲之十:孔子最欣赏的处世智慧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在《论语》当中,孔子经常把“仁”与“智”相并称,仁者和智者相并称,但是仁者其实是统包智者的,因为仁是心之全德。就像我们中国古代这个五行——金、木、水、火、土,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北方属水,南方属火,东南西北四方都有了,这个土怎么办呢?土实际上是包容了四方的,这个“土”就是仁德,仁义礼智信这五德,仁也是包括了义礼智信的。 所以这个心之全德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你可能在一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孔子认为说你不够智慧,你还不能够称得上是仁。所以子张,孔子的学生就问,说楚国的令尹——就是丞相之职——斗榖於菟,他曾经多次地去做到丞相之职,没有表现出一种得意的神情,那么又多次地被罢官,罢相,他也没有表现出郁闷不平,他做丞相时候的那些政务他都事无巨细地交代给新的丞相,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这样的人啊,称得上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人。那么子张就问,这样的人难道不能称得起“仁”吗?孔子说他这个人缺乏智慧,他怎么能够称得上仁呢?为什么说斗榖於菟他缺乏智慧呢?因为他曾经举荐一个大将叫子玉去打仗,结果大败。所以他缺乏知人之智,所以还不能称得上仁。 那么当时齐国的大夫崔杼就把齐庄公给杀掉了,当时崔杼的手下杀的,后来这个事情就很轰动,齐国的史官就记下来叫“崔子弑其君”,那么崔杼就把他给杀掉了,杀掉以后,他有个弟弟就继续写,因为他们这个史官是世代相继的,写了以后又杀掉了,结果还有一个弟弟继续写,那么这个时候,其他国家的史官听说崔杼把这个史官杀掉了,都跑过来,就说你要把天下的史官都杀掉,否则我们肯定来写的。后来崔杼就不再杀第三个史官了。那么当时呢,陈国,不是,齐国,齐国陈文子他叫陈须无,陈就是田,田就是陈,他家里面有四十匹马,四匹马拉一辆车叫做一乘,四十匹马,他都不要了,这是很大的一笔财产,我都不要了,然后就到了其他的国家去流亡。结果到这个国家一看,这个国家也是君不君臣不臣,跟我们国家的那个大夫崔杼一样。又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也是)君不君臣不臣,跟我们的崔杼一样,又离开。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就说,这样的人称得上是非常清高的。子张问:“难道他还不称得上是仁吗?”孔子说不够智慧,因此也称不上仁。为什么说他不够智慧呢?因为在孔子倡导的,我们要跟前面联系起来,为什么孔子更加地称颂南宫縚?孔子倡导的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所以他认为说,你在邦无道的情况之下,其实到哪里一样,你要保全好自己,你要去传承文化,尽量可能的情况之下能够帮助老百姓。这是孔子的一种基本见解。 那么这就让我想起了我们当代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教育家——武汉大学的前校长刘道玉先生——天才的教育家。有一次他在接受访谈的时候,那么他就说在任何一种社会,其实都是有缝隙的,他说就像圆,一个一个的圆,好像看起来填满了,但是圆与圆之间肯定都是有缝隙的,他说你要利用好这个缝隙,尽量地多做事。实际上我认为刘道玉先生他的这种“缝隙理论”是很得孔子的心法的。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鲁国的大夫季行父,后来谥号文子,他做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孔子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就评价说,思考两次就足够了吧?因为只思考一次可能会冲动,两次就比较审慎,但是到了三次以后,一个人可能就会畏首缩尾,就会显得有点优柔寡断,所以孔子在这里面他强调一种中道。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说“愚不可及”这个词,今天已经是成了一个贬义词,就是这个人蠢得根本没有办法比得上。但是在孔子那里面“愚不可及”是一个褒义词,他分别称颂了两个人愚不可及,一个就是宁武子,一个就是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 这里面说到,卫国的大夫宁俞,说他在邦国有道的情况之下,他就显得非常地聪明,从容答对;邦国无道的情况之下,他就闷然于世,这个“闷”实际上是老子的一个术语,就是沉闷的“闷”,就是他韬光养晦,显得我没有什么才能。他说他的智慧、他表现出来那种才华,一般人都可以达得到,但是他这种在邦国无道的情况之下,他韬光养晦的这种能力,这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所以由此我们又可以跟前面联系起来,可见,孔子所认同的其实是这样一种人,是一种能够长期坚持战斗的、韧性战斗的人。 (作者:徐晋如)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