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一醒一醉两个人:陶渊明人生思想中的两面性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程滨 参加讨论

    本文摘自程滨先生所著《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第九章《饮酒复止酒》,由作者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
    《饮酒》二十首,渊明自称“辞无诠次”,但后世还是有很多人说这一组诗章法森然,并努力阐释各诗之间的关系。不过我还是觉得刻意去解释这些诗之间的关联是穿凿附会。然而这些诗都反映了渊明的人生思想,很多作品可以互相参考,这是毫无疑问的。咱们只以其中三首为例。其二云: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立空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这首诗先举了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渊明在这里提出这样一种质疑:如果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话,为什么善人如伯夷叔齐竟然会饿死在首阳山。但他又说,如果善恶真无报应的话,那么古人为什么要让人们行善,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呢?实际这个质疑不是渊明提出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提出的。后面渊明又引了《列子·天瑞》中古之隐者荣启期的典故:孔子在泰山下碰见了荣启期,穿着破衣服,弹琴而歌。孔子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荣启期说:“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也、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说:“善乎!能自宽者也。”而后文的“固穷”二字,出于《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路与孔子的对话。孔子和弟子被困陈蔡而绝粮,子路很生气的对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君子也会处境这么困厄么?)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君子在困境中坚持操守,小人为了摆脱困境就会无所不为了。依我所见,渊明此诗前四句主要是阐述当时人的一种观点,而他还是肯定这种“积善”“固穷”的儒家人生态度的。
    
    渊明醉扶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与此诗观点不同的是《饮酒》中的另一首,其十一云: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这首诗开篇提到了颜回和荣启期,认为他们虽然被后人称为“仁”,称为“有道”,但他们一生饥寒交迫,虽有身后名,但这一生却很辛苦。死了什么也不知道了,身后名与他们生前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人活着还是称心如意最好,不要为了求名而刻意苦了自己。而人也不要过分珍爱生命,活得小心翼翼,为了健康,该吃不敢吃,该乐不敢乐。你再珍视生命,死时也是神形俱消。所以汉代杨王孙临死说得最好:“吾欲裸葬,以反吾真。”(《汉书·杨王孙传》)其实这更是庄子的意思,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因此这一首诗又很明显地具有庄子的道家人生态度。
    这样一来,渊明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当然,我们可以将“固穷”看成一种“实名”,而非“虚名”,说渊明追求“实名”而非“虚名”。但即使这样,这两首诗宣扬的思想好象还是有些龃龉。所以《饮酒》第十三首就非常值得重视了: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我以为,这诗里提到的住在一起的一醒一醉两个人,正是渊明人生思想中的两面。渊明非大思想家,他不讲究思想要在理论上统一,他只在意内心真实的感受,所以他时时能感觉到自我的冲突。有人说渊明“外儒而内道”,我则以为渊明是“时儒而时道”,无内外之分(当然渊明思想的主体还是儒家,见本书《道丧向千载》章)。
    渊明《饮酒》有寄托毫无疑问,但我们却不能说渊明之意不在酒。如明代茅坤说:
    吾悲其(按,指渊明)心悬万里之外,九霄之上,独愤翮之絷而蹄之蹶,故不得已以诗酒自溺,踯躅徘徊,待尽丘壑焉耳。(《论陶》)
    说渊明只是借酒自溺,也不是真懂渊明。因为渊明确实爱喝酒,当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喝酒。酒是他之所好。《论语·述而》中记载了孔子的话:“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对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渊明来说,此时他饮酒,只是“从吾所好”罢了。
    作者简介:
    
    程滨
    程滨,字子浔,号矫庵,网名反客生。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叶嘉莹先生习诗词、吟诵。师从尹连城先生学习书法。2008年获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奖。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河西区中华吟诵社名誉社长。嗜京剧、昆曲,工小生。现为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师。著有《矫庵语业》(澳门学人出版社)、《矫庵集》(巴蜀书社)、《迦陵词稿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腾讯儒学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