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饮酒复止酒:陶渊明独创“止”字奇诗令人费解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程滨 参加讨论

    本文摘自程滨先生所著《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第九章《饮酒复止酒》,由作者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
    除了《饮酒》组诗外,渊明还有一首《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这首诗大意并不难懂,总体来说是因为饮酒伤身,要“止酒”(戒酒)罢了。但这首诗的“止”字解释起来还真麻烦,如果全按“停止”(戒除)解释,“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这四句就解释不通了。“止”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止于”,说得直白点,就是“停留在……上面”,那么“高荫”“荜门”“园葵”“稚子”就是都渊明乐意停留在这上面了。但按这个意思解释后面“止酒”又解释不通了。因为“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这两句明显是说“只知道戒了酒不爽快,但不知道戒了酒对自己又好处”。看来这篇中的“止”字,还是前后分成两个意思的。另外,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个特点,每句都带一个“止”字。朱自清《陶诗的深度》中说:
    
    陶渊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止酒》诗每句藏一“止”字,当系俳谐体。以前及当时诸作,虽无可供参考,但宋以后此等诗体大盛,建除、数名、县名、姓名、药名、卦名之类,不一而足,必有所受之。逆推而上,此体当早已存在,但现存的只《止酒》一首,便觉得莫名其妙了。
    朱先生推测此体早已有之,但在陶此诗之前,又没有例子流传下来。既然早有此体,怎么一首也没留传下来呢?这未免让人对朱先生的推测难以信服。清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中说这首诗“故作创体,不足法也”,清代吴瞻泰《陶诗彙注》中说此诗“一句一‘止’字,创调”,都认为这种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写法是陶渊明开创的。即使如朱先生所说,此前已有此体,陶也当是此体较早的作者之一。当然这种写法被后人发扬广大了。明代薄命才女贺双卿,有一首《春从天上来·饷耕》,就是这种诗词极至。
    渊明《饮酒》之诗真如陈年老酒,越品越厚。他写到酒的诗我们虽不能一一征引,但他写诗的名句却可以胪列于此,每一句就算是渊明敬大家的一杯酒。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停云》)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责子》)
    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拟古》)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
    直到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渊明兀自以生前喝酒太少,身后不复能饮为遗憾呢。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挽歌诗》其一)
    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挽歌诗》其二)
    不过我最爱的,那是《饮酒》组诗的最后两句: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作者简介:
    
    程滨
    程滨,字子浔,号矫庵,网名反客生。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叶嘉莹先生习诗词、吟诵。师从尹连城先生学习书法。2008年获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奖。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河西区中华吟诵社名誉社长。嗜京剧、昆曲,工小生。现为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师。著有《矫庵语业》(澳门学人出版社)、《矫庵集》(巴蜀书社)、《迦陵词稿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腾讯儒学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