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明德讲堂第十期之七:“礼”实际是一种审美主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李 山 参加讨论

    视频时长4分45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李山:“礼”实际是一种审美主义
    这涉及到一个美国人对中国的研究,有一本书叫《孔子哲学思维》,是美国的一个哲学家和英国的汉学家一块写的,这个书里边有讲到了礼。他说一次典礼,大家彬彬有礼,互相恭敬,互相谦让,穿得干干净净,坐在那,按照君子的要求行事、说话。这场典礼,提倡秩序,提倡尊老爱幼,提倡干净、讲卫生。还有就是所有人的表现,哪怕你端盘子的时候,在典礼上你都有特定的姿势,大家看着你,关注你,最终还要向你敬酒,甚至有些人因为头一天办事,吃不好,第二天再请,这是关注做事的人。
    所以这个学者就说,我们看这种东西,这是关于一个人群社会的演绎。那么我们就要问了,礼是集体主义的吗?礼是个人主义的吗?在当今世界上不同的社会制度,信奉的人生哲学有个体主义,也有集体主义。他说这个礼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是什么呢?我觉得精彩,他说这是个审美主义。
    什么叫审美主义?就像一张画,任何一个颜色,任何一个线条,在他的整体当中是活的,为什么孔子遵周礼,在这个过程当中让每一个人——身份高的自然不说,就是身份低,我今天在这里剥葱砸蒜的——受到这个典礼的关注,我做的事情都被这个整体承认,所以有人向我们敬酒,我们再回敬。它关注到每一个人这种整体的社会关系,整体的社会组织法是活态的。就像一张水墨画,任何一棵树木画糟了以后,这画要不得。像我们写毛笔字,有一笔败了,这个书法可能就败了。有的时候我们没办法就涂它,王羲之在仓促之间涂,这个涂法反而好了,出了意思了。
    这个虽然是一个外国学者研究的,但是我觉得对我们有启发。所以这个社会到底期待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中庸之道,你要改善这个世界,你不了解这个行吗?他必然要通向礼,所以孔子从家庭通向礼,往外放,这是讲的很好。
    然后还说:“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虽然是表达孝道,但是他把礼拿出来,所以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行动,行自己的礼,按照不同的音乐演奏,大家该尊的就要敬,该爱的就要亲。另外死的人虽然死了,我们也把他当成我们活人一份子来看,他不是鬼神。
    每一次祭祀我们不是怕鬼神,而是怀念这个人的德行,怀念这个人做过什么事情,把他还原为人。“事亡如事存”,他已经走了,空了,没他了,但是我们仍然还觉得还有他,孝之至也。
    这是礼当中人情的一种高度的表现。我们不是人走茶凉,也不搞鬼神死了以后别来害怕我们。殷商祭祀鬼神,他的祖宗就是精灵,所以要用人血,用大批的牛羊去喂他,讨好他,到了周代祖宗变成了有英雄事迹的祖宗,虽然他们死了,但是我们述说他们的事迹,可以让他们还原,可以教育子弟们遵循传统,中道而行。
    一个社会要中道而行,没有这些社会的外在的规范行吗?而这个规范自身的文明价值是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所以大家在一起,为什么感觉到幸福?在说这个东西。
    腾讯儒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主讲人简介:
    李山教授是启功先生嫡传弟子。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