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由诗入词继承宋词正宗 虽然出身诗人世家,但刘斯翰的诗词造诣大多是自己阅读、揣摩习得的。就是诗词中的平仄、押韵,也是通过读书,自己琢磨解决的。“其实不少诗词爱好者都是依靠自学。当然,粤语有‘九声’,里面保留的大量唐宋古音,也为粤人提供了方便。” 刘斯翰自己说他缺少诗人气质,不属于那种喜欢通过诗词宣泄个人情感的类型。虽然自小喜欢,但写作一直不多,“我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研读和鉴赏为主”,随着年齿渐长,刘斯翰由诗入词,并且更钟情于作词,“因为词能表达的情感更丰富细腻,加上它的词牌多,句子长短变化多,与今人抒情达意更加自由特别的情况匹配。”1996年因妻子去世,刘斯翰填了几首词排遣苦闷,从此一发不可收,2004年遇上诗人徐晋如,更相唱和,渐渐习惯于用词来表达情感。他写作的几十首词作流传到师友之间,引起了许多好评,认为是继承了宋词的正宗家法。后来,刘斯翰便把这些原本留给少数人玩味的词拿去出版。几经周折,他的线装本《童轩词》终于在2012年问世。 在《童轩词》中,平日唱和往还的作词名家陈永正、徐晋如、李舜华、王晓峰对每首词都做了点评,读来赏心悦目。譬如一首和词《长相思》:“风之魂,雨之魂。并作巫山一段云。翩翩自绝尘。花一痕,月一痕。梦似来时却又分。双蛾淡欲颦。”徐晋如评曰:“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初诵淡雅,再诵则怒潮夜来,寒乌纷坠,茫茫劫海,浩愁无量。” 刘斯翰作品 文章:写作文言文有汉文风韵 经过自学,刘斯翰的人文素养已经基本确立起来。从中学时代起,他对散文十分着迷,加上诗词爱好,渐渐对写一手好文章有了执着的追求。三十岁的时候,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的白话文已经写得很好了,但他并不满足,想着要把文言文融入到自己的文章里。为此,他开始潜心阅读古书。 刘斯翰在二十年的时间里,精读先秦两汉古文,尤其将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汉文》和《全后汉文》反复加以研读,慢慢地把所得融注到写作中去。到了五十岁以后,刘斯翰的文章被认为“雅”,而所作文言文则是具有汉文风韵。“将来有机会把五十岁之后的文章选编一集,当可让读者看到我这些年努力的结果。” 自学成才固然已是过去的“传奇”,但几十年间将心思和精力投注在一件事、一套书上,这在今天一些年轻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对刘斯翰而言,中国文化里本来就含有一种淡定和宁静的精神。“经常沉浸于古诗文之中,咀味中国人本色的风韵、心境,纷扰烦心之事自然化为乌有,这里面本来就有无穷的乐趣。” (责任编辑:admin) |